孩子是“教”出来的吗?中外专家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

:2024年10月19日 新京报
分享到:

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就是不要把孩子们的闪光点给埋没掉。

孩子是“教”出来的吗?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同时带来哪些挑战?影响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在10月17日举行的学习者大会上,多位教育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未来教育等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学习者大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当日,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梁黎明解释称,“我们认为人人都可以是人才,只是说每个人的闪光点可能不一样。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就是不要把孩子们的闪光点给埋没掉,而是赋予他们合适的资源、合适的土壤,让他们去成长。”

此外,梁黎明指出,每个孩子发展的速率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在早期发展得快一点,那个时候如果没有给他合适的资源,可能会浪费掉发展机会;有的可能慢一点,刚开始并没有那么强,但是慢慢地积累到后面就可以爆发出来。因此,教育者们要在合适的时机提供适合的资源让每个孩子发光。”

“孩子是‘教’不出来的。”对此,帆书创始人及首席内容官樊登也从脑科学的角度为教育者们提出建议。“绝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都不太在意脑科学,更在意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听话、完成作业、上课不要做小动作,但是在对行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逐渐受到了伤害,因为伤害大脑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压力。”

嘉宾们围绕未来教育展开讨论。受访者供图

樊登进一步指出,提供足够丰富的环境、足够多的机会以及让孩子的大脑足够健康,才是教育者们真正应该去做的事儿。“学校能够起到的最好的作用是给孩子创造丰富的条件,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尊重他、爱他,让他有独立的人格,让他有内在的力量去成长。”

对此,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指出,要想真正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教育者在集体教学中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而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樊登指出,创新的核心有两个要素,一是自由,二是批判性思维。“只有自由和批判性思维这两者结合,才能够出现创新。所以教育的使命是,拆掉围墙,创造更多碰撞的机会。”

清华学习科学实验室原主任宋少卫分享了对于孩子如何获得内心幸福的观点。他认为,孩子内心的幸福分为不同的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初级的,孩子需要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认可,哪怕是关注;第二个层级是,孩子内心的发现和实现,让孩子创造出东西来,他的内心会变得更加有力量。

此次学习者大会由启行教育主导,启行教育创始人赵蔚在致辞中表示,在当下时代环境下,每天都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但作为教育者一定有确定的东西,那就是孩子成长的方向、能力和路径,包括感知美好的能力、洞察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日,亦有不少专家关注技术赋能教育的话题。“过去我们一谈到教育,首先想到的场景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但是随着数字赋能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加快,从教到学的变革将会成为主流,学校有机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而不是‘教校’或者‘听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负责人曹培杰说道。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他分享了对现状的反思,指出现有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直接应用到教育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不同的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带有局限性,它不知道知识的边界,会产生事实性错误,甚至价值观的误导等。在应用人工智能去赋能教育的同时,如何规避大模型的幻觉?在这方面未来还有很长的研究实践的路要走。”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孩子 出来 人工智能 教育 同时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孩子是“教”出来的吗?中外专家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