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路上有12个关键点不容忽视,您抓住了吗?

:2018年10月24日 中国教师报、校长视野
分享到:

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阵地是课堂,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但首先要做的是把课上好。

教师的蜕变之路,必然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而要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还需靠近“高人”,寻找成长的“支点和途径”。

教师成长的支点

“经验 + 反思 = 成长”,如何对已有经验进行分析与反思,才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阵地是课堂,“上好课”是教师成长的支点。怎样才能在上课中找到自己成长的支点呢?

1、听课:成长的“起跑点”

首先,教师自己要预习,了解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其次,教师设想一下,假如自己教这节课会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听课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对比反思。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亮点和不足,如果用心去领会,择善而从,改进自己的教学,并融入到教学中,上课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课堂教学力就能逐渐提升。

2、模课:成长的“充气点”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例,认真观看和研读,在一次次的教学模仿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语言艺术、细节处理等,最后,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而应该是吸收和再创造;模仿更不是“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自己的课”,而是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3、备课:成长的“入门点”

说到备课,许多教师都简单地理解成写教案,其实,备课应该是一种教学设计,是课前的预设。常规的备课就是备教材、备教法、备过程(细节)、备学生(如何学)、备教师(怎样教)。

每一节课教师要关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使拟定的教学目标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对关键点、重点、疑难点务必备透备精。把学科知识的主体、重难点突破的关键、问题创设与思维培养、知识形成过程与方法作为备课的重点。

4、磨课:成长的“支撑点”

磨,就是磨尽同课之精华,养出自我之新意。磨课是一个深度的研课,要在吸取他人的亮点基础上,演绎出自己的特色和见解。磨就是用去除繁杂的形式,提炼出课的精髓。磨课时一般要通过参考、比较、思索,寻求课的优质有效。磨课的一般思路是:接纳、比较、质疑、完善、超越。

磨课的内容一般是: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教材?磨环节,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磨学生,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磨细节,该提什么问题,如何反馈?

教师通过“磨课”不断地切磋、研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不断飞跃。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悟课:成长的“着力点”

悟课,是教师上课境界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教师个人备课而言,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和善于反思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善于“悟课”的过程;就教师群体备课而言,思想火花的碰撞,集思广益的达成,其实也是善于“悟课”的结果。悟课是对教学活动的理性观察、思考。在思考中升华,悟出课的本质与精华,悟出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备完课之后,一定要静下心来理性反思一下,以便提升自己的课堂感悟力。“悟课”运用之妙,当存乎于心耳!“悟”的过程是将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的内化过程。没有“悟”的过程,就没有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6、品课:成长的“发展点”

品可以理解为品尝,也可以理解为品味。品课,可以是品自己的课,也可以品名师的课。品味课堂,品味过程,品味亮点,品味自己,品味学生,反思不足,改进方法。

名师的课风格各异,充满魅力。有的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智慧无限;有的以情激情、以智启智,以思启思、情智交融。他们总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智慧的闸门,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使每个孩子带着好奇、充满信心、愉悦地跃入充满智慧魅力的学习乐园,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教师对自己的课更要品一品,品出其中的得与失,品出其中的优劣,品出差距,品出自我,品出个性与风格。

教师成长的途径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众说纷纭,仁智互见。美国学者费朗斯·傅乐提出“教师关注阶段论”: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提出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经历了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五段。那么,教师成长到底有哪些必经之路?又如何尽快地通往“这座桥”呢?

1、用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指航路

只有用思想行走的教师,才会越走越高、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因此,教师要研揣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个性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等,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居高临下”,从而实现教学质的飞跃。而要达此目的,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这一段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培训教师素养一文中所说的。他深刻地阐明了高深的教育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指航之路。

2、揣摩学生的学习策略:寻思路

真正的教学能手,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应积极揣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格、情绪、意志自制性、记忆方式、思维方法和想象形式等,重视指导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顾千篇一律、按部就班地传授内容,就会导致教学省时却低效,教学水平学生也就不“认帐”。

3、研究名师的优质课:避弯路

多听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多听老教师的研究课、多听集体备课的主题课、多听即将参赛教师的评优课、多听获奖教师的汇报课、多观看名师的录像课,细心揣摩他们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模仿中领悟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听课起步”、“听名师讲课”、模仿名师、博采众家之长是教师成长起来的必经之路。

4、争上有挑战性的公开课:炼出路

很多名师都是通过公开课成长起来的。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暴露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公开课上得越多,成长得就越快。因而,多上课,上好课,上骨干课,上攻坚课,上有挑战性的课,将课堂当作实验基地,积极进行归纳和提升,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找到通路、近路、后路和出路。

5、锤炼特色的教学风格:“成套路”

特级教师窦桂梅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对自己说,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故多揣量范例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杜威“五步”教学法、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赫尔巴特“五段教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等,多揣量自己特长,多揣量本校的实际,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拘泥于照本宣科,不断创新开拓,构建自己的教学新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坚持课后教学反思:找梯路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美国波斯纳教授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朱永新教授也指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成长。

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作为随笔记录并积累起来,反思每一节课教学的成功点、失误点、疑惑点、感悟点、情感激发点等,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通过定期与教育专家、名师进行网上交流,总结推介自己的教学成果,这不但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成长是一个锲而不舍的探索过程,需要正确的途径;教师成长是一个负重前行的修炼过程,需要有力的支点。希望这些建议对老师们有一些帮助!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教师 专业 发展 阵地 课堂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教师成长路上有12个关键点不容忽视,您抓住了吗?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