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记者从镇江市教育局了解到,根据《2023年镇江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年中考升学总分为688分,中考时间为6月17日至19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
5月6日,记者从镇江市教育局了解到,根据《2023年镇江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年中考升学总分为688分,中考时间为6月17日至19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中考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9日-31日
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今年中考升学总分为688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以卷面原始分计入中考总分;体育与健康28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卷面分均为100分,分别按考试实际得分的20%、60%计入升学成绩总分;地理、生物学科卷面分均为100分,均按考试实际得分的10%计入升学成绩总分。以上各学科考试卷面实际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计入升学总分,累计后升学总分如仍有小数,按四舍五入取其整数作为升学成绩总分。
《方案》明确,今年全市中考志愿继续实施考前网上统一填报,填报时间为5月29日至31日。考生和家长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和上传工作。志愿校核表须由考生及家长签字确认。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编制,在当年中考报名前向社会公布。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五年制高职、省属普通中专计划由省下达,市统一执行。所有高中阶段学校须严格执行招生计划。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招生简章或招生广告须与招生计划相符,并报送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各类志愿填报的要求各有不同
《方案》指出,选择普通高中志愿的考生,须填报热点普通高中志愿。其他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五年制师范志愿,三类之间可以兼报,设A、B、C、D、E、F六个平行志愿,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面向全市招生,考生可在计划中选报。
五年制高职、五年制高技,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志愿,分两个阶段,五年制高职、五年制高技是第一阶段,两者不可兼报,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
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是第二阶段。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中级班)三类之间不可兼报。考生可在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中级班)三类中任选一类,每类可选两所学校,每校可选择1–2个专业,并在“其他专业是否服从”“其他学校是否服从”栏中表明意向。凡未在志愿表“其他专业是否服从”“其他学校是否服从”等栏中表明意向的,视作不服从处理,不再另行征求意见。
物理、化学实验考试及音乐、美术素质测评有要求
《方案》强调,将热点普通高中不低于70%的招生计划作为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各初中,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指标生录取实行最低分数线控制(不得低于该热点普通高中统招分数线下20分),按照考生报考志愿择优录取。初一入学时没有择校,且一直在学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生,享有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录取资格。
物理、化学实验考查结果以“A”“B”与“D”三个等级呈现(A为优秀,B为合格,D为不合格)。物理、化学实验考查成绩达到“A”(优秀)等级的考生方能享受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降分录取资格。参加过我市组织的物理、化学实验考查,且成绩符合升学要求的往届生,不再另行组织考查。
《通知》强调,参加中考和高中招生的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音乐、美术素质测评。音乐、美术两科测评结果达到C等以上(含C等)方可认定为该学科毕业成绩合格。两科成绩合格,且有一科达到B等以上(含B等)的考生方可享受热点普通高中录取的资格。
招收省外和我省其他设区市的考生属于禁止范围
严格落实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民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应与所在地公办普通高中保持一致,生源不足的,由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调剂安排招生计划,严禁招收省外和我省其他设区市的考生。
严格审核自主招生学校的资质、招考和录取工作,招生名额纳入统一招生计划。自主招生名额不得超过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
普通高中的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人数不超过该校招生计划的3%,实行同批次优先录取,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专业测试成绩、学业水平成绩(录取分数线由各招生学校确定,但不得低于该校录取分数线的65%)和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证书的,学校可破格录取,且不占3%指标。凡被普通高中优录的体艺特长生须参加学校安排的体艺活动。(全媒体记者 张翼 通讯员 唐守伦)
新标题:今年镇江市中考时间公布:6月17日至19日 高中招生工作方案也正式发布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