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五班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学生杨梓漪的爸爸作为“家长讲师”,以“电的科学、应用与未来”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科普盛宴。课程围绕电...
近日,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五班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学生杨梓漪的爸爸作为“家长讲师”,以“电的科学、应用与未来”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科普盛宴。
课程围绕电的双重性展开,既展现电力作为现代文明基石的重要性,也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同学们开展用电安全教育,为学生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探秘电的起源:从静电实验到电力革命
“电不是发明,而是人类一步步‘解码’自然的成果。”杨梓漪爸爸以古希腊人摩擦琥珀生电的趣闻开篇,串联起科学史上的关键节点:富兰克林用风筝捕捉雷电的勇气、爱迪生1600次实验改良电灯的坚持,让同学们看到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浪漫。通过导体与绝缘体的实物对比,他生动解释了“电能难以存储”的特性:电流如同流动的溪水,需即时转换使用,而传输中的损耗更让同学们感叹“每一度电都来之不易”。
解密电力系统:三峡工程与西电东送的智慧
“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相当于7个普通核电站!”通过直观的数据对比,同学们感受到规模化发电的震撼。梓漪爸爸以“一度电的旅程”为线索,解析火力、水力、风光的发电原理,重点介绍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800kV直流输电如何跨越千里将西部能源送至东部,变电站又如何“调节电压节奏”。当听到“西电东送相当于每年搬运7座三峡的发电量”时,有同学惊叹:“原来课本上的‘国家工程’就在我们身边!”
安全用电与未来能源:科技守护与绿色使命
“空气开关防过载,漏保装置防触电,二者缺一不可。”杨梓漪爸爸用电路模拟器演示家庭用电安全机制,强调“科技是安全的铠甲”。展望未来,他抛出“2060年风光发电占70%”的“双碳”目标,介绍“光储直柔”微电网等创新技术,更展示了我国正在研究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同步轨道发电效率是地面的35倍,而“月球光伏基地”的科幻构想,让课堂瞬间沸腾。“原来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正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同学们感慨万千。
活动结束后,该班班主任老师总结道:“这堂课不仅让抽象的科学知识‘活’了起来,更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两粒种子:一是对科学家的敬畏之心,明白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凝聚着无数智慧;二是作为未来公民的责任感,既要善用现代科技,也要守护生态平衡。家长用专业视角赋能课堂,正是‘家校共育’最好的实践。”
此次家长进课堂活动,通过真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电”背后的科学精神与人文价值,为校园教育注入了家庭教育的温度。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