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2016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考试正式开始报名。此次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共有61个中央机关参加,计划选拔521名公务员,招录人数再创新高。
今日起,2016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考试正式开始报名。此次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共有61个中央机关参加,计划选拔521名公务员,招录人数再创新高。从部门来看,参加本次招录的中央机关中,公安部的计划招录人数最多。
哪些人可以报名?
——“公务员考公务员”,畅通基层公务员上升通道
根据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告,此次中央机关公开遴选的报名范围包括省级以下机关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且在编在岗的公务员;省级以下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中已进行参照登记备案且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中央机关设在地方的单位(包括垂直管理单位、派出单位等)符合上述条件的也可报名。公开选调的报名范围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本次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报名采取报名人员个人意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时间为8月11日8点至8月22日18点。
与公众熟知的公考不同,公开遴选和选调可以说主要是在畅通和规范基层公务员的“上行通道”。2016年度的国考报名中,首次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舆论分析,这让“遴选”和“公考”两大公务员录用渠道更为明晰。
“遴选考试与我们熟知的公务员招考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公务员遴选考试是公务员考公务员,招考对象为已经具备公务员身份的,而公务员招考是非公务员身份考取公务员身份。”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孔令昂向中新网记者介绍。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的消息,近年来,公开遴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大批优秀基层公务员通过公开遴选进入中央机关工作,对优化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经历结构、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选拔培养链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2014年以来,中央机关通过公开选调选拔了一批具有相关行业工作经历、专业性较强的优秀人才,有效畅通了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队伍渠道。
今年招考计划如何?
——招考人数创新高 公安部招人最多
此次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共有61个中央机关参加,较去年的单位数量增长了约13%;计划选拔521名公务员,人数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了30%,再创历史新高。计划选拔521名公务员中,公开遴选职位有505个,公开选调职位有16个。
公开遴选职位包括处长、副处长、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和科员。公开遴选职位分为两类,一是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务员,二是专门面向符合条件的选调生。公开选调职位包括副处长和副调研员。
从年龄要求来看,根据公告,除公开遴选职位对年龄有特殊要求外,报考正处级职位,年龄在43周岁以下;报考副处级职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报考主任科员以下职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其中,报考专门面向选调生职位,乡科级副职年龄在32周岁以下,科员年龄在29周岁以下。
根据华图教育的统计,招录单位单位中,公安部计划招录的人数最多,超过60人。从职位分布而言,2016年公开遴选招录职位明显更加集中,从职位要求来看,偏向于中文、历史、管理等专业,要求本科以上学历,部分职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
公安部为何成为公务员遴选的招人大户?中公教育公考辅导专家王健分析,一方面,中国现有的警民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较多,未来增加基层警察的招录是一种趋势,而相应的警察岗位管理者的招录人数也会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从公安部招录的岗位来看,有大数据分析应用工作、信息分析研判工作等岗位,这也是顺应社会发展,提高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能力。
今年考试有啥变化?
——笔试科目由三类变为两类
根据公告,此次公开遴选和选调公务员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按各占50%确定考试综合成绩,折合总分为100分。笔试和面试开考比例一般不低于5∶1,面试人选与遴选或选调职位的比例一般为5∶1。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各部门经与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协商,可降低比例,但最低不低于3∶1。
笔试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统一组织,笔试时间为2016年9月11日的上午9点到12点。笔试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与去年不同,今年的笔试科目由三类变为两类。处级公开遴选职位和公开选调职位考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一科(A类),主任科员以下公开遴选职位考案例分析一科(B类),满分均为100分。公开遴选与公开选调职位的笔试科目首次合二为一,两类的划分以职务级别为统一标准。
考试地点设在北京、呼和浩特、长春、上海、福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广州、南宁、成都、昆明、拉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17个城市。报名人员可于2016年9月30日登录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查看笔试成绩,10月8日查看面试公告。面试由各部门组织实施,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完)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