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40亿儿科药遭“扒皮”!每年全国药物致残致死儿童超10w

:2018年01月27日 本站(微博
分享到:

  • 近期,医药行业陆续曝出多款“神药”事件,上个月刚爆出的小儿氨酚黄那敏事件,父母堂的推文《流感肆虐,这些常用感冒药却被禁!》还历历在目,日前质疑声又落在了儿童药匹多莫德身上。
    这款儿科“神药”遭到专家“扒皮”:该进口药在国外医学临床试验尚处于小白鼠阶段,疗效尚不明确。但在我国却摇身一变成了价格昂贵的“神药”,在各大医院儿科滥用,销售额预计达到40亿元。

  • 这让小编想到之前央视播出过的一则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宣传片。年仅5岁的主人公付浠诺,用手语讲述了自己3年前因用药不当而致聋的经历。儿女永远是父母的软肋,这“无声”的诉说,实在让人泪目。

  • 这段3分钟短片让不少人了解到,因用药不当致聋并非只是影视剧里赚人眼泪的悲情桥段。而且,浠诺的故事绝不是个案。

  • 我国每年有3万多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另外,每年约7000名儿童死于用药不当,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在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群中,儿童占1/3。

  • 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而在这仅有的60多种儿童专用药中,也存在着很多错误使用的情况。

  • 听专家说:儿童安全用药
    在一桩又一桩用药不当致聋事件,一款又一款“神药”曝光之后,儿童药如何放心让我们用?又该怎么正确用?一定是大家特别想知道的。

  • 1.儿童用药不当三大危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虽然药是救命的良方,但同时也可能是有害的毒物。父母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要负起责任。孩子生病时要及时就医,不要想当然地把孩子当成大人的“迷你版”,随意根据年龄将药物“减半折中”就给孩子吃,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另外,许多老一辈人的偏方缺乏科学依据,孩子生病要找专业的医护人员治疗,切不可妄下判断,随意凭经验给孩子吃药。
    ▌危害一:药源性肾病
    发生原因多为抗生素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解热镇痛类药物使用不当。如果是长期大剂量用药,十分容易引发孩子药源性肾病,且孩子年龄越小(0-2岁阶段),发生损伤的几率越大。
    药源性肾病的症状: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压、水肿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危害二:药源性耳聋
    发生原因多为水杨酸类药、部分利尿药、部分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类、氯霉素等)使用不合理,就会引发药源性耳聋,且常带来双侧性、永久性损害,也是造成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药源性耳聋的症状:双侧对称听力损失,常伴有耳鸣。
    ▌危害三:药源性肝病
    发生原因多为部分抗生素(如磺胺类、红霉素、四环素等)、解热镇痛类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
    药源性肝病的症状:呕吐、食欲不振、精神差、彻夜啼哭、黄疸,严重者还会引起急性肝坏死。

  • 2.买儿童药避开三大雷区
    ▌雷区1:同一药物成分,不同规格
    同一种药物成分,在市场上销售时是有不同规格的,也就是说,它有不同的浓度,不同含量,不同剂型的区别。比如,儿童使用的退热药物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有混悬液和滴剂两种包装。看上去好像只是大小不同,实际上它们的浓度也是不同的,小瓶含的有效成分是100毫克/毫升有效药量,大瓶含的有效成分是32毫克/毫升有效药量。二者在剂量上相差3倍。比如美林(布洛芬),也有滴剂和混悬液,分别是40毫克/毫升和20毫克/毫升。再比如顺尔宁,有4毫克,5毫克和10毫克不同的剂量包装。还有哮喘患儿的常用药舒利迭(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有三种不同规格,分别是50µg沙美特罗和100µg丙酸氟替卡松,50µg沙美特罗和250µg丙酸氟替卡松,50µg沙美特罗和500µg丙酸氟替卡松。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家长搞混二者而导致孩子用错剂量。所以提醒家长们去买药时,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避免这一用药误区。
    ▌雷区2:很多药物包装相似
    在市场上有很多药物包装相似,尤其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不同药物,包装样子非常相似。如果家中常备小药箱的话,尽量将同厂家的药物分开放置。比如泰诺林和泰诺, 葵花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葵花小儿感冒颗粒和葵花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雷区3:很多药物名称相似
    日常我们用的很多药物,药名都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比如说阿司匹林和阿莫西林就很容易弄混。还有泰诺林和泰诺,克林霉素和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和呋喃妥因,灭滴灵和灭吐灵,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等等,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因药名相似就用错了药。

  • 3.儿童用药剂量不能靠猜
    虽然我们一直倡导首选儿童专用药,但在儿童用药紧缺的大环境下,还多孩子还是会用成人的药,但是药物剂量是要严格把控的,千万不能凭借“用药靠掰,剂量靠猜”而给孩子乱用。
    那么如何计算儿童用药剂量呢?在临床上,有4种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即按体重、体表面积、成人剂量折算和年龄计算。
    ■按体重:大多数药物已经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并标注在包装盒上或说明书上。因此根据孩子的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体表面积: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目前上述两种方法采用的较多。
    ■成人剂量折算: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不甚相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年龄计算:这个方法很少被采用,但对止咳药、消化药等不需要十分精确剂量的药物,仍可以年龄计算。

  • 4.儿童安全用药八大原则
    1.能不用药就不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大约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大多都是自限性疾病,就是说是可以自愈的。
    2.能少用药就不多用药
    比如说孩子当下只有发烧的症状,那就选择单一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的退烧药,而不选既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又含止咳成份和化痰成份的药。
    3.能口服就不注射
    有很多人觉得打针比吃药效果好,起效快,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剂型选用原则为:“能口服的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意思是指用药时要首选口服制剂,其次是肌肉注射,最后才选择静脉注射。
    4.不盲目联合用药
    多种药一起服用,会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含退热成分的感冒药和退热药联用),或反而降低了原药物的疗效(如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同一时间使用)。
    5.不随意调整药物剂量
    根据医嘱服药,如果发现疗效不佳或是担心用药量过多或过少,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而不是自行调整用量。如果药量不足会影响疗效,而过量的话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6.不频繁更换药物
    药物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所以不能才刚开始用了几次药物,觉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就立即改用其他药物,可能疾病正在逐渐缓解,此时换药不仅对疾病治疗不利,还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7.不自行停药
    每一种疾病的用药疗程不一样,症状好转或消失并不代表疾病完全痊愈,达不到应有的疗程,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反复,所以必须遵医嘱。比如使用抗生素,不能感觉症状消失或好转了就立刻停用,如果没用足疗程用药不仅容易病情反复,也容易导致耐药。
    8.不凭经验用药
    使用药物因人、因病而异,上次用这个药有效,或者听说用这个药有效,这样的经验并不一定可靠。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近期 医药行业 陆续 神药 事件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年销40亿儿科药遭“扒皮”!每年全国药物致残致死儿童超10w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