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
无论是哪个学校,都有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这很好。实际上,越是顶尖的学校,越是富裕的家庭,对学术感兴趣的学生比例越大。在美国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叫做第一代人学工科,努力奋斗混个中产,积累了资本才能让第二代人学习法律金融,第二代人成为律师,银行家,才能让第三代人学习历史,文学,哲学,物理,生物。
这个说法虽然是笑谈,但多少也能够反映出一些问题,越是偏学术的,可能你离直接赚钱越远,要么是一直在象牙塔里做学术,要么是以此韬光养晦,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好多美国总统,都是历史学出身,而西方的很多精英家庭,都喜欢学一些形而上的东西。
不管你家里又没有钱,如果你能够忍受寂寞,能够醉心于科研的话,那么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是不二之选。所谓冷门专业,就是大家觉得这玩意儿赚钱无望,就业前景堪忧,唯有读博士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种。最典型的就是生物,理论物理之类的,文科的比如考古学,社会科学一类。
网友二:
大学过完了三年,终于明白学校是最重要的!曾经在我心里认为是专业最重要,所以为了挑个好专业而放弃进入一个更好的大学。仿佛我们总想着我们选择了什么专业,就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必然会奔向某个行业!所以才误以为专业比什么都重要,但专业只是大学的一部分,而学校才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大的影响因素!
一个学校的大环境对你的整个四年的大学都有着深远又直接的影响,但专业却只是学习科目上的偏差,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开始在减小。学校的整体学风是所有专业的人都会被熏陶的。身处其中必透着学校的气息,或学术严谨或商业实干。但是专业不同并不能让你留下多么深刻的学科烙印,大多数专业的基础课是通用的,仅是些专业课的设置有所区别。但考完试,知识点或者都会被我们抛在脑后了!所以专业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短暂的。
211和985的学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题,放在找工作中,显然好学校比好专业更有竞争力!更何况专业不对口变得越来越普遍,求职时企业对专业的要求在放宽,对能力与经验在提升。
网友三:
我认为,上大学应该做到学校和专业兼顾,但以专业为主。中国有句古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就是这个道理,职业伴你一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个喜欢的专业,是明智之举。“一招鲜,吃遍天”,“术业有专攻”,足见专业的重要性。
大学期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是专业技能和思维逻辑的形成期,考入一所好大学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一所高水平大学就是一张靓丽的名片,既有“大楼”又有“大师”,但是你无论上哪所大学,归根结底还是读的其中一个专业,由于各种原因,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同时也有弱势专业。重点大学里的强势专业较多,普通大学里多数专业实力一般,但有些专业的实力却相当雄厚,可比肩清华,如: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江南大学的食品工程,上海理工大学的热能与动力。
网友四:
学校很重要!专业是次要的。第一、很多大型企业要求985、211工程院校,除了这些简历都筛选不过。所以在筛选学校的时候尽量选择985、211的院校,尽量在这些学校中选择专业稍微强一些的并且自己能够考上的。两者不要反差太大,不要去哈工大学一个文科类的专业。
第二、如果能报考的985、211中只能是那些冷门专业的话(比如考古什么的),建议还是报考那些准211大学,比如燕山大学等等,这所学校的机械还是很牛逼的,业内认可程度还是很高的。以后可以通过考取研究生的方式换一所985、211大学。第三、如果以上两点还没能如愿,学校可以稍微次一些但是选一个好的城市,这样的话机会更多一些,视野更广。
网友五:
我考大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疑问,我咨询我的任课老师,老师告诉我: “学校就跟你4年,专业跟你一辈子”,此话我当时是坚信的,而且也确实以此指导了我报的志愿。
那么现在看来,老师的话其实值得商榷。首先,学校绝不仅仅是只跟你4年,你的一生都要同这所大学血脉相连,上一所好大学,是你一辈子的荣耀,反之,是一辈子的遗憾。关于专业,有两个事情要知道,一个是有很大比例的人,毕业后从未从事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二是很多专业其实是相近或者相通的,随便你到哪一家IT公司问一下,学什么的都有。
所以说在选专业时可以把眼界放宽一点儿,尽量选一所心仪的学校。
网友六:
两者兼顾,综合考量。2006年我女儿高考文科626分,江苏省60多名。我与北大招生组联系,可进北大,但只能读纯文科专业。与人大联系,可读商学院,一年后自己选专业。一家人商量后,选择了人大。
读研工作都很顺利。另一同班同学进了北大中文系,选修了经济学。毕业时申请好多985学校财经专业,没有一所学校录取。后来上了上海财大财政学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证券公司做操盘手。据我女儿讲,他们班上半数同学高考分数都超过清北分数线。同济建筑系学生,绝大多数都超清北分数线。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