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书香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风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书香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风貌。该栏目向山东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长期征稿,征稿邮箱为qlwbyddx@126.com,文章内容需结合自身教育故事,讲述一本好书带给自己的成长启迪。好文将择优在齐鲁壹点客户端《青年说》新闻专栏发布。
文/烟台市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完全小学教师 刘晓云
在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完全小学的十年岁月,如潺潺溪流,静谧而深远地流淌着。这十年,我扎根这片乡土,亲眼目睹了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如同破土的春笋,急切又纯粹。而阅读,便是我为他们开启知识宝藏大门的那把万能钥匙。
初踏上这片教育沃土时,学校的图书室藏书有限,种类也较为单一,大多是陈旧的经典名著,对于认知尚浅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颇有难度。但我深知,阅读匮乏会极大限制孩子们思维的拓展与眼界的开阔,于是,我决心从身边的点滴挖掘阅读资源。
乡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书店,却有着独特的阅读素材宝库。农忙时节,田间地头的作物生长、农事流程,都是天然的“科普读物”。在教授劳动课程时,我带着孩子们走进金黄的麦田,观察小麦从播种、抽穗到成熟的全过程,随后引导他们阅读《植物的一生》这类科普书籍,让文字与现实相互映照。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书中抽象的知识竟如此鲜活地呈现在眼前,阅读的兴趣悄然萌芽。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多阅读机会,我把自己的藏书搬到了教室,建起一个小小的“班级图书角”。起初,只有几十本读物,涵盖童话故事、寓言绘本等,种类虽少,却像星星之火。我制定了严格的图书借阅制度,鼓励孩子们分享读书心得,每周留出专门的阅读分享课。一开始,孩子们羞涩腼腆,发言简短,但我总是给予最热烈的掌声与鼓励。慢慢地,分享课上小手如林,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小红帽》里的惊险情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温暖母爱,眼中闪烁着阅读带来的光芒。
记得有个叫金浩的男孩,生性好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成绩也不理想。偶然一次,我发现他在图书角翻看一本漫画书,虽然看得不太懂,却饶有兴致。我借机给他推荐了几本简单易懂的桥梁书,如《小猪唏哩呼噜》,并和他约定,读完一本就来和我分享有趣的地方。起初,他为了完成“任务”硬着头皮读,后来竟被书中幽默的故事深深吸引,主动来找我换书。阅读让金浩安静了下来,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意识到,仅靠零散的阅读还不够,需要系统地引导孩子走进阅读的深度世界。我利用乡村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开展民俗文化阅读活动,让孩子们从书中探寻节日背后的文化渊源,传承乡土情怀。
在阅读推广的路上,我同样注重家校合作。乡村家长忙于农事,对孩子阅读重视不足,我便和家长一对一交流,分享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教家长如何在睡前给孩子读一个小故事,如何陪孩子逛集市时挑选一本好书。渐渐地,家长们态度转变,不少家庭出现了亲子共读的温馨画面,孩子的阅读环境愈发浓厚。
十年间,阅读像一场无声的春雨,滋润着这片乡村校园。孩子们从最初的识字困难、畏惧书本,到如今能在作文里引经据典、在演讲中侃侃而谈,变化翻天覆地。他们用阅读丈量世界,用知识武装头脑,虽身处乡村,却怀揣着走向广阔天地的梦想。而我,愿继续在这平凡岗位上,以阅读为羽翼,带着孩子们冲破知识的苍穹,向着未来振翅高飞,让阅读之光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永不黯淡。因为我坚信,每一本翻开的书,都是一扇开启智慧的窗,为乡村孩子照亮前行的路。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