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书香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书香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风貌。该栏目向山东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长期征稿,征稿邮箱为qlwbyddx@126.com,文章内容需结合自身教育故事,讲述一本好书带给自己的成长启迪。
文|临沂市沂南县蒲汪镇大王庄初级中学教师 孙殿勤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凭借其独特的童话式叙事,打破了心理学著作常有的晦涩与高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大门。当我初次接触这本书,便被其别出心裁的形式和发人深省的内容吸引,而在“二刷”过程中,每一个文字都如同闪耀的火花,在我这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原野上,点燃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书中一个核心观点,便是儿童时期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成年后的性格、品质、行为习惯,甚至面对不同情境时的情绪反应,追根溯源,几乎都能在儿童时期找到最初的原型。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纯净的白纸,任何外界的影响,都会在上面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与心智尚不稳定的孩子相处时,需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随意的批评,都可能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投下阴影,甚至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这一观点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孩子常常像是大人的影子。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如果家长和老师性格乐观开朗,处理问题理智冷静,孩子往往也会具备相似的特质;反之,若成年人习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也很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和社会。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人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孩子的朋友作为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孩子的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塑造作用。这也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孩子自身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还要留意他们所处的社交环境。
书中另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是,我们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本质上都是自己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可能是无意识的。这一观点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面对孩子的顽皮行为,尤其是那些可能会让我们瞬间火冒三丈的行为时,教育者更应选择阳光、积极的情绪。毕竟,除了触及底线和法律的行为,孩子的多数行为都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源于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孩子的行为,给予他们多一份理解与宽容,不仅能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对教育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在教育过程中,学会倾听、共情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法宝。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而友谊往往能成为治愈孩子心灵创伤的良药。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更以现实案例引导我们解决教育难题。在阅读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化解了我在工作与生活中的诸多困惑,让我对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恍然大悟。回想前辈们曾建议我阅读心理学书籍,却因那些著作文字晦涩而望而却步,如今才发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心理学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
结合书中所学,再回顾身边的教育案例,我对教育的理解愈发深刻。我的朋友在课堂上处理学生对老师不尊重的事件时,采取的方式十分巧妙。当他发现有学生朝楼下的数学老师戏谑地喊名字,还讥笑书法老师腿脚不便时,他没有急于批评,而是选择先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他通过分享自己撰写的《有一种温暖令人难以忘怀 —— 带着余温的鸡蛋》这篇文章,让学生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接着,朋友又向学生们讲述了数学老师敬业的事迹,让学生们对数学老师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学会了尊重他人。
在处理青春期叛逆学生小圆的问题时,朋友同样没有一味指责,而是另辟蹊径。小圆在青春期叛逆严重,迟到、早退、逃课、打架斗殴等问题层出不穷。朋友在尝试多种方法无果后,了解到小圆的妈妈在苹果园打零工,便联系小圆的母亲,经小圆同意后,和小圆一起去苹果园干了一天套袋工作。半天下来,小圆就累得腰酸背痛。回到学校后,朋友又悄悄地给小圆算了一笔账,让他明白妈妈为了家庭付出了多少汗水。在这一过程中,小圆在一瞬间有所感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后,小圆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不仅能准时到校,还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团结同学,最终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顺利度过青春期。
这些案例都印证了书中的观点: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反复研读。它不仅让我对心理学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从心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就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迎接美好的未来。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以这本书为指引,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