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在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李鸣鹤的宿舍里,智能温控系统的风扇一直在运转。李鸣鹤盯着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多亏宿舍里的这套‘掌上实验室’,我的节能算法终于调通了,可以实现±1℃精度...
江苏科技大学推出“宿舍实验箱”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小小“实验箱” 释放大能量
本报讯(记者 王琼 通讯员万纤)“嗡嗡——”在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李鸣鹤的宿舍里,智能温控系统的风扇一直在运转。李鸣鹤盯着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多亏宿舍里的这套‘掌上实验室’,我的节能算法终于调通了,可以实现±1℃精度控温。”
李鸣鹤所说的“掌上实验室”,是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为学生们准备的“宿舍实验箱”。“我们把专业实验室浓缩成可移动的‘科创魔盒’,搬进学生生活空间,打造出‘24小时不打烊’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陈迅介绍,每个鞋盒大小的实验箱里配备四大套28小套实验器材,同时配套阶梯式课程体系和教师指导团队。
“宿舍实验箱”主要面向二年级学生,每学期开放200个,采用“申请—使用—验收”全流程管理,宿舍成员以团队为单位申请使用并开展项目研究,通过学院审核验收,可根据不同等级获得第二课堂学分。
对于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学生石禹奇来说,“宿舍实验箱”已经成为他备战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的“秘密武器”。“白天练习采集算法,晚上攻克多任务调度,两个月就掌握了单片机开发模式。”石禹奇告诉记者,初学定时器时,他曾因配置错误导致系统崩盘。正是实验箱配套的案例代码和调试手册,让他逐步理解了“硬件触发—软件响应”的协作机制。
“零距离”的科创实践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他们利用“宿舍实验箱”的器材创作出一系列作品。有的团队研发出智能温控系统,当温度传感器捕捉到极端数值,装置即刻发出预警;有的团队制作出智能风扇调速系统,能依据环境温度智能调节风速,既保证了舒适度又体现了节能理念。从课堂到宿舍,从理论到实践,在“宿舍实验箱”的助力下,该校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型为“主动创造者”,在各类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
“传统实验室关门早,现在灵感来了可以随时‘开箱验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王苗展示着她的获奖作品——基于“宿舍实验箱”开发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这套集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于一体的装置,让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斩获佳绩。“最惊喜的是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我们曾为优化算法通宵调试,那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太棒了。”
“‘宿舍实验箱’的创新价值远超硬件本身,更体现在‘需求分析—技术攻坚—团队协作—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历练。”指导教师朱安宏表示,“传统实验室受时空限制,很多灵感转瞬即逝。‘宿舍实验箱’让创新实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学生可以随时验证想法,这种持续性的思维训练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宿舍实验箱’实现了从‘试验台’到‘应用场’的跨越,这种‘做中学’模式正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抓手。”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任南表示,学校鼓励各专业根据课程实际需要为学生准备不同的“宿舍实验箱”,努力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敢闯会创的种子。截至目前,“宿舍实验箱”模式已覆盖江苏科技大学5个工科类专业,孵化600余个科创项目,10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