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系统积极探索发展型育人机制,保障困境群体教育公平,全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2023年,江苏学生资助工作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探索和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生动展现江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探索实践,全面宣传各地各校奋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样、开放融合、卓越创新”教育样板示范高地、扎实推进高标准教育强省建设的新作为新举措,“江苏教育发布”开设专栏,展示江苏教育系统积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生动图景、鲜活经验和典型案例。
近年来,江苏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型育人机制,大力保障困境群体教育公平——
从“一个不能少”到“一个不掉队”
“这是阳阳刚拿回来的校运动会男子跳高第一名的奖状,这孩子在学习上从来不让我费心,每学期都能当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日前,记者来到阳阳(化名)家里,爷爷指着满墙的奖状一脸骄傲。阳阳是宿迁市湖滨新区重点关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一,从小跟着爷爷生活。在当地政府和黄墩中心学校帮扶下,他正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健康的身心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江苏学生资助工作重点正从保障绝对贫困家庭学生入学“一个不能少”,逐步转向支持相对困难家庭学生健康成长“一个不掉队”。2023年7月,省教育厅联合省工信厅、省民政厅等1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指导意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探索和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
以物质帮扶为基础,
为学生幸福安康托底
“校车来啦,我终于可以上学啦!”五年级的小诺(化名)家住盱眙县水冲港,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上学无人接送是这个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孤困儿童的生活问题,才能让他们安心学习,培养感恩意识,更好地回报社会。”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邵红光介绍说,今年,淮安市政府将“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寄宿制服务”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以桂五镇中心小学为点位学校,打造盱眙县“眙校亦家”寄宿制校园。目前,小诺和其他18个孩子成为第一批入住的学生,宽敞的四人宿舍和温馨的亲情聊天室,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进入“后精准扶贫”时代,针对面临身心发展、学业修习、素养提升、入学就业等困境的学生,如何在保障经费和物质资助基础上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教育服务,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方向。
“当前,学生资助工作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拓展延伸,要切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为孤困学生提供安全友善、资源可及的成长环境,切实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昊表示,2023年以来,我省不断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全省各级共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7.8万人,投入资助经费总额106.7亿元,平均每 13.5 名在校生中有1人接受政府资助。
“江苏的学生资助已基本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但也存在着资助单一化、不均衡、不到位等现象。为此,我们聚焦困难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满足不断发展的资助需求。”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殷雅竹介绍说,江苏各地进一步细化资助人群分类,调整动态资助标准。
比如,盐城对低保户子女、农村特困供养家庭子女、困难残疾学生实行分类管理、分档资助,将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列入比较困难或者特别困难档次进行资助,确保“小难微助、大难重助、急难即助”。南京、常州、镇江等地则在部分学段建立与当地教育收费标准相关联的动态资助标准。
记者了解到,我省提出特需幼儿进入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免收保育教育费、住宿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等举措,由当地财政部门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足额拨付到幼儿园。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0多个县(区)调整学前资助标准,增幅从每月10元至200多元不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入园难”问题。此外,我省对困难学生中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特困救助供养等处境最为艰难的群体开展结对关爱行动,由教育部门会同慈善组织提供基本生活和学习保障,鼓励各地各校建立应急资助制度,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稳稳托底。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托举每一个向上梦想
“在对困境儿童家庭的广泛调研中,我们看到有些孩子不仅面临家庭经济上的暂时困难,还存在精神上的匮乏。”殷雅竹说,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解困”,不仅要“解”生活之难,更要“解”发展之困。
在首个由教育部门成立的助学机构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少年发展支持中心,记者遇见赣马镇学生小卢(化名)正在合唱团里排练。和她一起来到中心的还有家里两兄弟,在学校老师的悉心照料下,他们从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到学习能力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助他们一期,就是资助他们一生。给予困境儿童正确的人生启蒙,能让他们少走弯路。”赣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传涛说,去年7月成立以来,中心积极做好孤困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开设心理健康辅导、红色教育研学等公益课程,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综合保障平台。目前,已有47名5—18岁的孩子入住。
2023年,时任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希原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注重物质帮扶的“保障型”资助向注重成长帮扶的“发展型”资助深化,江苏在这方面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
开创举措之一,便是“以奖代助”。徐州市解放路小学三年级学生明明(化名)生活在单亲家庭,经济拮据让他在学习上也遇到不小挑战。这学期他成绩突飞猛进,他说,学校开展“六小少年”评选,给了自己很大的激励。据悉,自2023年12月起,徐州全市开展“为生命点赞 为成长颁奖”行动,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单一评价体系,打造促进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奖励激励机制。“我们深度关照每个生命的成长和进步,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和特长,通过评选机制激活学生内驱力,100%的学生都获评‘六小少年’。”徐州市解放路小学校长陈璇说。
将面向受助学生的奖助融入地方和学校各项表彰奖励,将“扶困”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这是我省着眼长远、提升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实践。苏州职业大学建立“学业奖励+创新激励+项目策励”和“荣誉奖励”的“3+1”奖励模式,引导学子在追求知识、创新实践、参与项目和争取荣誉中不断激发自身积极性和潜能;南京邮电大学以发展型资助育人“甘霖奖学金”项目为抓手,建立“嵌入式”“个性化”“菜单式”奖励激励机制,做到“无痕实施、隐形资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确立校级、院级奖励激励制度基础上,在年级层面开展多元激励性主题活动,将约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奖励激励体系,鼓励他们投入集体活动,展现特长、发挥作用、提升自信,打通奖励激励政策“最后一公里”。
“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困难学生,我们将自立自强落实到健康成长并立足社会、顺应时代并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并推动社会等不同的人生定位上,让他们终身受益。”殷雅竹说。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小马(化名)出生在宁夏吴忠一个小乡村,依靠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今年10月,他参加了2024年秋季“苏乡永助”省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我成功地和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签署就业协议,圆了为家乡能源事业助力的梦想。”小马对此十分开心。我省为困境学生搭建“专场招聘会”平台,不但畅通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通道,更加激励了他们以知识和能力改变命运、成就奋进人生的追求。
以校社联动为纽带,
握指成拳汇聚育人合力
发展型资助面临并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我省坚持问题导向,汇聚多方力量赋能精准资助,为未来斩断代际贫困集智聚力。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第一资源。在加强教师职业核心理念培育的基础上,我省在教师职称评定和评比表彰中将资助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进一步放大资助育人质效。今年7月,省学生资助中心出台《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手册》,为一线教师开展资助实践提供相关指导。今年10月,省教师培训中心开展2024年省中小学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导师专题培训,并将资助育人能力融入高校辅导员能力大赛、市县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提高教师发展型资助专业能力。
针对不同困境下发展型资助的难点和痛点,我省秉承“科研先行、试点推进”理念,积极联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基层学校、医疗机构、不同类型高校和教科研部门,联合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学业帮扶与控辍、生涯规划指导、品德行为矫治、特需学生融合教育等10项资助专项课题研究。
引入高校科研力量是我省凝聚资助育人合力的一项创举。“在经济困难之外,学生可能面临学业困难、心理困惑、身体残障或疾病、行为不良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化知识,而这些都要以专业化科学研究为基础。”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余秀兰告诉记者,她和课题组成员进入专门学校实施干预,调研涟水县、灌云县、太仓市等地资助情况,走访灌云县益海助学中心、赣榆区青少年发展支持中心等,收集数据并加以研究分析,切实用理论赋能实践探索。
除了教育部门,各方力量源源不断的加入让纾困解难的队伍持续壮大。自2023年7月起,省教育厅联合省卫健委、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在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医教同行 心佑江苏”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和救治工作。“发起‘心佑工程’的初心来自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不要让孩子们输在健康起跑线上,更不要让有这样孩子的家庭回到贫困线以下’。”南医大二附院院长李庆国说,截至今年6月,“心佑江苏”项目省级层面先后在滨海、泗阳、灌云、如皋、睢宁等5个县(市)开展,筛查学生8.3万人,实际募集社会救助资金逾200万元。记者了解到,对于特殊儿童,我省各地会同脑科医院、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残联、广大中小学校和康复机构,打造特殊教育知识链、师资链和服务链,最大程度帮助家庭减轻康复开支和后续社会保障开支,推动国家资助和学生自强“双向奔赴”。
教育资助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吴昊表示,下一步,全省各地各校要全力推进“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双重任务,积极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全面落实“六个全覆盖”,创出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进一步打造发展型资助“江苏模式”,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点击词条回顾系列内容↓)
【答卷】
牵线搭桥通四方 产学研用做文章
生动描绘全面育人“新图景”
打好体教融合“组合拳” 构筑全员参与“新常态”
在兴农强国新征程中勇担使命
江苏携手非洲,结出职业教育合作累累硕果
响亮回答新时代“育人三问”
让优质教育成为群众“看得见的风景”
教育之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以教育之强支撑高质量发展
体育课“天天见”如何落地见效
江苏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实践】
南京:答好“公平普惠”“优质均衡”时代命题
无锡:“三堂”构建教师发展新格局
常州:以“双创”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泰州:探秘科学“泰”有妙招
淮安:点亮关爱之光
扬州:为学生成长注入新动力
连云港:“山海课堂”展现思政育人新气象
宿迁: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跨越
苏州:教育数智化转型的苏州实践
盐城:上好立德树人“大思政课”
镇江: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东南大学:瞄准真难题,项目制育人助力企业“大步快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硕博能不能得奖学金,企业评价是主体
南京理工大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培养“即战力”人才
【笔谈】
南京:省会担当 教育先行 奋力推进南京教育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南通:聚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推动现代化教育高地南通新实践再攀新高
常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扬州:“四项行动”为学生终身发展注入核心素养
连云港:紧扣守正创新主题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作出教育贡献
泰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盐城:高标准建设教育强市 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再立新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