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西安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公布2018年西安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
备受家长关注的民办学校
“小升初”政策也终于确定
第一新闻也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了相关消息
↓↓↓
以后上学真的要
四成靠运气
六成靠实力了呢
相信各位家长们也是有很多疑问的
那就和小编一起看看
西安教育副局长张瑞如何解答
↓↓↓
问题一:为啥非要摇号?
根据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的《西安市2018年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入学方案》,2018年,西安民办学校“小升初”将首次通过电脑随机派位与面谈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免试入学。首先进行电脑随机派位即摇号程序,学生通过摇号被选中,则直接获得入学资格,如未被录取,还可再申请面谈资格。摇号、面试按照4:6比例,也就是说,摇号占4分的运气,而剩下6分还是要靠实力!
西安市教育局 副局长 张瑞:电脑派位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比较理性的现实选择,这个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因为面谈的形式和内容,它是对学生整体素质六个维度的全面了解,让学生充分发展。想通过我们的改革和举措,主要解决西安教育当前存在的热点学校违规招生、还有空挂学籍和招生乱收费这些现象。
问题二:会不会出现人为“作假”?
如果说摇号是纯靠运气,相对而言的确比较公平,那面谈是由民办学校自主进行,有不少家长就担心,会不会出现人为“作假”的情况?对此,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连用了多个“随机”来解答。
西安市教育局 副局长 张瑞:什么时候见面谈?这个是随机的,在哪个面谈教室也是随机的。评委在哪个试场和谁一块去面谈?这个是随机的,只有在进场开考前再一块进行随机抽,抽号。通过这四个随机我们就使整个这个学生机会全部相等,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
问题三:如果没进入心仪学校怎么办?
如果摇号+面试都没能让您家孩子顺利进入理想的民办学校,还有公办学校。作为政策保障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将继续按照“学区划分、生源就近”原则招生。首先安排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学生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与资源分布,统筹安排其他情况的学生。
西安市教育局 副局长 张瑞:如果是电脑派位或者是面谈都没有赶得上,那么他都应该在公办学校的学区的学位得到保障,就是义务教育学校应入尽入。我们正在设计一些新的改革举措,来应对强化这个资源配置和对这个公办学校的支持力度。
【运气+ 能力】【进入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减少 竞争也许更激烈】
新政一出,大家的集体反应,仍然是焦虑!为什么焦虑?因为看不清,摸不准,信不过。虽然过去奥数的选拔模式问题很多,但是那条路怎么走已经明了,大家心里清楚。而新政摇号加面试尽管官方的解读很多,但是这毕竟是一条没走过的路,存在试错的可能。谁都不愿意成为试错的牺牲品。比如摇号如何确保公平,如何确保没人作弊?比如面试,测试哪些内容?会不会因此形成新的培训市场,孩子们是不是还得补课,家长们是不是还得花钱?我们注意到。摇号和面试的比例是4:6,面试占6成。优质民办学校还是最大程度的捍卫了自己选拔人才的权力。我个人判断,除了那40%运气好的孩子,大多数人的争夺仍然会非常激烈,甚至因为资源减少,争夺会更加激烈。
当然40%的摇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公办和民办之间因为学生素质差异导致的不平衡。但是这不可避免的会让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得不到与之相匹配的的教育资源,这也是家长和孩子焦虑的核心问题。
【探索+调整】【教改需要 责任 能力 胆量 定力 更要有战略】
所以我认为,这个教改方案,是一个折中过度的方案,是一个还需要摸索和调整的方案。如何最大限度的确保教育改革一步一步成熟,走向公平合理,确保孩子的教育不被耽误,这就需要我们制定政策的人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办好教育的社会责任感,爱护孩子的责任感;其次需要能力,有能力解决棘手的问题;第三要有胆量,有胆量面对质疑与挑战,第四点;要有定力,要有改革的定力,不能今天这样,明天这样。最后要有战略思维,不能只看眼前,只应付眼前。
【公办教育】【不断加大公办教育投入 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当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摇号加面试只是技术手段,改革的真正核心问题,是要不断加大公办教育的投入,提升公办教育水平,拉近公办与民办教育之间的距离,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乱象,从根本上缓解家庭的负担,缓解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健康成长,让社会和谐稳定。
另外
今天
西安教育局终于有局长了!新任的局长姜建春表态:尽快使西安教育从21.89低分提升到及格到优秀
4月28日,西安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任命姜建春为西安市教育局局长,在进行任职表态发言时姜建春表示,将努力带领全系统尽快使西安教育从21.89的低分提升到及格,再驰而不息地从及格提升到优秀。
嗯,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