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考试:
考卷内容分三部分,由考官宣读,考生作答
如何评分:
考卷以老师评语来划分优良,优秀考生有奖励
咋防作弊:
考卷糊名处理,进入考场验身,考前要沐浴
也有作弊:
其中一件丝绸夹带有3万多字,完成需近3年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选官制度为当时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对我国的传统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月7日,陕西渭南市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向华商报记者展示了新近征集的871件套清代“高考”文物,包括574件套清代考卷,还有考试夹带等文物,馆长对部分文物进行了详细解读。
871件套文物中有574件套考卷
据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馆长李亚茹介绍,此次征集的871件套文物全部来自一个渭南籍收藏家,目前工作人员还在对文物进行归类和整理,其中有574件套考卷,考卷中年份最早的是康熙年间的,大部分是“童生卷”,童生考试是三年考两次,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得优秀的考生成为“生员”(秀才)。
李亚茹拿着一份光绪年间的考卷告诉记者,考卷长宽分别为28厘米、15厘米。考卷封面中间写有“陕甘味经书院”,这是考生就读的学校;左侧写有“膏火陆钱发”,只有优秀考生才会有膏火费用(膏火即指买灯油的钱);最左侧写有考试时间是“光绪十五年六月初一”;封面右侧写着“壹等第壹名”,表明考生所得名次;考卷下边有“廪生金毓敏”,廪生就相当于现在优秀生,因为是廪生,所以考生金毓敏的考卷封面上有“膏火陆钱发”的字样。“封面能看到考生的籍贯及名次等信息,相当于现在高考要署考生基本信息一样。”
李亚茹说,此考卷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诗经方面,第二部分是论语方面,第三部分是诗赋方面,每一部分的考题开考后由考官宣读,考生根据语句进行作答。“考生作答是有字数限制的,但每个时期要求又不太一样,一般的要求每部分500字左右,跟现在的高考作文有点相似。”
以阅卷老师评语来划分优良
记者发现此考卷中很多字旁边勾画有圆圈和点。李亚茹说,这是考官在阅卷时的一种勾画,每个符号有不同含义。“圆圈符号代表优秀,点代表良好,三角符号代表中等,直线代表中下,叉号代表不好。但这些只是针对字体是否美观,对内容评价涉及很少。”
574件套考卷中大部分都有阅卷老师的批语,在金毓敏考卷封面背后贴有老师批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评语大意是:“书法很好,用词恰当,措辞自然。”
李亚茹还介绍,与现在高考制度不同,清代的考生题型是固定的,包括诗经、论语、诗赋三方面;考卷以老师评语来划分优良;对于优秀考生有国家奖励膏火和粮食补贴;对于考中秀才的考生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免服兵役,而且秀才能穿青布蓝衫衣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数量大品种广内容丰
在全国实属罕见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