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The BMJ》发布山东大学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陈子江院士团队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魏...
1月30日,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The BMJ》发布山东大学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陈子江院士团队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
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魏代敏教授、赵涵教授、颜军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孙赟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周红教授、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龚斐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陈子江院士为唯一通讯作者。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即“试管婴儿技术”) 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以高育龄或卵巢储备下降为特征的预后不佳人群,IVF成功率仍较低,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难题。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上该类人群的比例日益增加,国际调查显示占比高达40%。因此,明确适合该类人群的助孕策略,帮助患者利用好“珍稀”的胚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预后不佳的IVF患者中,与“全胚冷冻策略”比较,鲜胚移植可提高活产率及累积活产率。该结果为该人群的胚胎移植策略的临床诊疗决策提供了高质量证据。
荷兰拉德堡德大学中心(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的妇产科医生Simone Cornelisse发表同期评论,认为本研究为IVF预后不佳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洞见“This trial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for women with a poor prognosis in IVF”。
近10年来,陈子江院士领衔的山东大学生殖医学团队针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和临床难题,围绕辅助生殖临床精准诊疗策略,科学设计了临床研究五部曲,成果先后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JAMA和BMJ等,实现了医学顶级期刊的“大满贯”。系列研究为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循证证据,推动了全球助孕标准的变革,为辅助生殖临床精准诊疗、提高生育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攀登计划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来源:山东大学 作者:魏代敏)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