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起性伤害的发生,都叫人愤怒到了极点,恨不得剁了那一只只“魔爪”……去年11月,在广西浦北县,16岁少女小文与一名女性朋友到浦北县白石水镇找符某甲等6名朋友玩时,惨遭6人性侵。由于害怕,小文不...
每一起性伤害的发生,
都叫人愤怒到了极点,
恨不得剁了那一只只“魔爪”……
去年11月,在广西浦北县,16岁少女小文与一名女性朋友到浦北县白石水镇找符某甲等6名朋友玩时,惨遭6人性侵。
由于害怕,小文不敢告诉大人,也不敢报警,直到被她妈妈发现怀孕,在家人的追问下,才吐露了实情。
听完真相后,家人怒不可遏:小文才只有16岁啊,还是个孩子,他们怎么能这样伤害她!
愤怒过后,家人赶紧带着小文报警。不久,符某甲等6人被警方抓获、认罪!
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检察官将小文引产的胚胎,与6人进行比对后发现:他们均不是小文所引产胚胎生物学上的父亲。
什么?!不是他们?
那么,孩子的生物学父亲是谁?
原来,小文在被6人性侵的前一天,曾到一男性朋友符某乙家吃饭。当时她喝多了酒,曾有一陌生男子拦着她不让回家。
第二天醒来,小文发现符某乙和这名陌生男子在房间玩手机,自己裤头纽扣没扣好,拉链半开,背部异常疼痛,但没多想就回家了。
看完小文的遭遇,内心一阵阵的揪痛,忍不住流下眼泪,更忍不住对符某甲等人进行谴责!
究竟是为什么,竟让他们对朋友下此毒手?
甚至还有不少人天真的认为:朋友等熟人是不会伤害自己的!
“我天天接孩子上下学,不会有危险!”
......
“我家是男孩,很安全!”
......
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真的可以舍弃了!
据2017性侵儿童案例报告显示,熟人作案高发,占59.89%。
而熟人作案案例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邻里、家庭成员(继父、姑父等),亲戚(含父母朋友)等。
很多时候,熟人的身份让人大跌眼镜......
● 2017年1月20日至2月10日间,83岁钢琴教师徐某某先后6次侵害2名9岁女孩,事后他都会带孩子去逛南禅寺,给孩子买喜欢的文具和食物,并要求孩子承诺不告诉家长,直至家长发现孩子异样报警。
● 2013年1月,在深圳宝安,一名6岁女孩小珍遭母亲男友猥亵,造成下身私处受损,其母报案。事件发生之后,小珍整天看动画片玩游戏,不想去上学。
上述3起性侵事件,更让人痛心的是:孩子遭受性侵不敢说、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侵犯了、还认为对方是好人。
性教育的缺失,不难发现。想要保护儿女不受伤害,家长应该把性教育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明确,而不是模糊不清、大而化之。防性侵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哪些是隐私部位!
❖ 告诉孩子生殖器的名称;
❖ 告诉孩子男孩与女孩是不一样的;
❖ 告诉孩子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绝对不能让人摸。
其次,家长应教会孩子识别哪些是不当行为!
❖ 触碰你的隐私部位;
❖ 别人让你看带有身体裸露的人像图片、影视视频;
❖ 别人把你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你脱下衣服或裤子,触碰你的隐私部位;
❖ 别人让你抚摸他身体的某个地方或让你看他的裸体及隐私部位;
❖ 强行亲吻或拥抱。
第三,家长应教会孩子区分疼爱与性伤害!
❖ 没有人被允许看隐私部位、谈论或是触碰隐私部位,但是“爸爸妈妈可以”。那也只能是在他们需要帮你清洗隐私部位或者你的隐私部位受了伤的时候。
❖ 其他人只有在父母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比如保姆帮助洗澡,或者在妈妈的陪伴下去看医生。
❖ 当孩子问及跟自己的姑妈拥抱,属不属于伤害的时候。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个“爱心圈”,只有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才是可以拥抱和疼爱孩子的人。
最后,一旦遭遇性侵事件,家长们要告诉孩子:
❖ 若不幸被坏人伤害了,一定要保持冷静;在确保安全后,不要害怕,要及时、勇敢地告诉大人,让大人报警,抓住坏人。
此外,家长们也要细心些,一般来说,孩子不可能会无缘无故地不喜欢某一个人,不可能瞬间由性格外向、活波转变为性格内向、沉默,甚至流露出害怕的情绪等。
所以,家长平时就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一定要耐心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不要让孩子在无知中,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万一孩子不幸遭受了侵害,千万不要怪罪孩子,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并尽快报警。
防止孩子被性侵,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性教育课程,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
特别提醒,眼下正值端午小长假,社会人员复杂,带娃外出时,千万要看好他们,莫让其远离自己的视线,谨防坏人的“魔爪”。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