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2:00,江苏2025研考初试查分通道正式开通。一年一度的查分时刻,在2025年显得格外激动人心,因为2025年研考国家线也提前半个月“心急”官宣,选择了和考生查分同一天公布。“查到分数心情跌...
2月24日下午2:00,江苏2025研考初试查分通道正式开通。一年一度的查分时刻,在2025年显得格外激动人心,因为2025年研考国家线也提前半个月“心急”官宣,选择了和考生查分同一天公布。
“查到分数心情跌到谷底,但看到国家线也跟着降了不少,我忽然发现,我没有那么糟糕!”经历了柳暗花明的查分过程,考生们纷纷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专家提醒,研究生考试分数公布后,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分数和排名情况综合分析,给自己选择一条更适合的发展路径。
【国家线提前半个月出炉】
降分幅度较大,文学类专业直降14分
2月24日,2025考研国家线提前出炉。相较于往年,2025研考的国家线显得更加“心急”,官宣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
记者对国家线进行整理后发现,对比2024年,2025研考国家线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经济学类专业,2025年A类323分,比2024年A类338分整整下跌15分。其次是文学类专业,2025年A类351分,比2024年的A类365分下跌14分。此外,理学A类下降14分,哲学A类下降12分,法学、历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A类均下降9分,医学A类下降11分。唯一与2024年A类平齐的是军事学,2024和2025两年国家线均为260分。
查分“柳暗花明”,文科326分居然排名专业第二
“342分?那我肯定没戏了!”考生小朱报考的是一所211高校的教育学专业,查到自己的分数,小朱顿时觉得眼前一黑。“前两年教育学A类国家线都是350分,我要能达线,除非国家线大降10分!”
小朱都已经做好了“二战”再次参加考研的准备,谁知道在24日当天下午,研考国家线提前官宣。“我的天,这一波三折的心情,教育学A类居然只要341,真的降9分,我达线啦!”小朱给记者连续发来了好几个表示快乐的表情包,难言喜悦。
同样“柳暗花明”的,还有来自上海的考生小赵。他报考的是一所985高校的冷门文科专业。“我就比国家线高5分,可我考的是985呀,往年学校的自划线都比国家线高不少,不仅是公共课单科,专业课单科的分数也高。”通过学校,小赵查到了自己的专业排名。“我都准备放弃了,调剂到一所211也行,结果我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排专业第二,复试还有戏。”
【查分提醒】
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开通查分通道
记者注意到,甘肃、青海、重庆、四川、福建、广西、江西、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东、辽宁、黑龙江、河北、天津、上海、湖南、云南、贵州、内蒙古、宁夏等地都定于24日公布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其中,最早的是上午9:00。招生单位负责公布考生初试成绩,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招生单位公布的方式进行查询。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于2月18日发布公告,根据教育部工作部署和安排,我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月24日14:00后向社会公布。请报考江苏省招生单位的考生根据各招生单位官方网站公告进行成绩查询,也可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www.jseea.cn)查询成绩。
考生如对本人成绩有异议,可于2月25日至26日,按照招生单位公布的申请方式和要求,提出成绩复核申请。复核结果由招生单位告知考生。
【专家提醒】
初试只是“入场券”
当然,成绩达到国家线并不代表复试能最终录取,还要经历复试的考验。一些院校复试成绩占比高达百分之五十。业内专家分析,如果复试成绩占比在百分之四十及以上,初试成绩的优势会被削弱,复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初试成绩刚好擦线的同学,完全有可能在复试中逆袭。
对于一些“擦线”考生来说,出分后的日子愈发“焦灼”。淮安考生周盛的367分恰卡在报考院校去年分数线边缘。得知可能面临调剂后,家族微信群迅速组建“后援团”,高校任教的表叔帮忙分析调剂策略,母亲则到处打听非全日制调剂情况,并嘱咐他还是复试、调剂“两手准备”。
考研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
专家表示,初试高分也不代表上岸“稳了”,为了招到更加优秀的学生,一些院校和导师近年来加强了面试环节,对考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包括专业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考生要充分准备,争取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如果没有达到所报考学校的复试线,还有机会通过调剂在其他院校或不同专业继续深造,考生可积极主动寻找机会,不要被动等待。同时,考研虽然是一条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但也并不是唯一出路,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分数和排名情况综合分析,给自己选择一条更适合的发展路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盛媛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