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各种杂事纷至沓来,学生也有些心浮气躁,学习不太给力,特殊的学期,工作时不时还会出现些小问题,再加上天热更容易暴躁发脾气……老师们的“期末综合症”有解吗?不妨看看这“三个锦囊”,让...
临近期末,各种杂事纷至沓来,学生也有些心浮气躁,学习不太给力,特殊的学期,工作时不时还会出现些小问题,再加上天热更容易暴躁发脾气……老师们的“期末综合症”有解吗?不妨看看这“三个锦囊”,让您心平气和,轻松处理期末压力!
最近,很多老师的“期末综合症”大爆发,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炸。
01
症状表现
临近期末,老师们有点焦虑,加上天热更容易暴躁发脾气;
临近期末学生不给力,容易发脾气;
还没放假,好多学生已经像进入暑假状态了,老师看见很生气;
期末考试压力太大,老师容易发脾气;
网络上关于老师负面信息多多,看了很生气;
期末班主任工作多多,心里烦躁,容易发脾气……
这些症状更是给本就忙得焦头烂额的老师们火上浇油,它们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02
“病因”探究
1.工作原因——临近期末,学生心浮气躁,各种问题频发。比如状态变差,课堂不认真听讲,作业态度不端正等;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丧失学习信心,沉迷手机和网络游戏等等,这些都容易让老师觉得焦虑不安。
期末阶段的学校工作,各种杂事纷至沓来。比如:撰写期末寄语、出副课期末考查卷、完成平时考核表、工作量考核表、班主任工作手册等等。压力大事情多,老师们心烦意乱。
2.自身原因——面对期末考试,教师担心班级成绩不理想,担心年级排名落后,担心……结果,压力变成焦虑,焦虑让心情更烦躁。
老师加班加点工作,职业病老毛病找上门来,身体不舒服也硬扛着。有些教师不擅长应付人际关系,没有协同作战的能力,导致工作慢慢堆积着没干完,心理负担重,焦虑不安。
3.家庭原因——“放下工作养不活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老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老师也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平时两者兼顾就比较困难,期末阶段更是容易发生冲突。
如果全身心扑到期末工作上,也将被迫压缩照顾家庭的时间,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可以说两头奔波,心力交瘁。
4.外界原因——临近期末,天气也逐渐炎热起来,闷热的天气,使得大家的心情也烦躁无比。如果这样的心态无法得到及时的调整,会使得自身充满负能量,教学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
互联网上的一些个别教师的负面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导致外界对教师误会越来越深,让那些踏实完成本职工作的教师心生动摇,对工作失去热忱。
病因已明,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快来看看我们给老师们准备的锦囊妙计……
锦囊妙计一
高效工作,期末工作忙而不乱
1.期末工作,学会计划加专注
俗语说“做事没计划,盲人骑大马”,所以绝不打没准备的“期末仗”。把最近要做的工作,参考四象限工作法,按轻重缓急设计好时间节点,记到工作本或手机上,急的小的不费脑的事可以先做。
学会用时间管理法,帮自己集中精力,克服拖延症。如借助番茄钟分配时间,用番茄钟专注工作25到30分钟,休息5分钟,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这种方法就是帮我们把精力集中在当下,以减少无意义的焦虑和恐惧造成的时间浪费。
2.调整心态,重视过程抓落实
期末考试来了,担心班级成绩不理想,排名落后,压力变焦虑,这都是正常的。但我们要明白光焦虑是没用的,有用的是始终坚信“过程做到位,结果差不了”,并付诸于行动。
用心备好期末复习课,精讲精练注意课堂效率,侧重平时学生常见错题和提升综合能力的专题训练;课下老师多走进教室,为学生答疑解惑,发挥优生“小老师”作用,这样既解决学生困惑又增强学生信心。教学重视过程,看轻考试成绩,相信“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3.借力打力,调动力量促积极
学生竞赛搞起来,“对手赛”“小组赛”“班级赛”,用竞赛来煽动学生的斗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个好的复习备考状态,在这场 “期末仗”中,学生的配合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家长会开起来,可以开一个线上家长会,动员家长在家注意孩子饮食起居,注意饮食清淡,睡好午觉不熬夜,保证白天精力充沛。配合老师督促学习,检查学生小科背诵、错题落实情况等。
同事帮起来,期末班主任工作多,不要自己一人承担,可以适当分给同班老师,分摊着做。平时他们说“你班上什么什么的”,班主任要说“打住!请说我们班好吗?”,培养他们同担意识。如期末评语同学们可以先相互写,再分给各科老师修正誊写。
4.突出效率,统筹课程排作业
期末各科老师各顾各,加量地布置作业,学生就会因作业堆积如山而疲于应付,没有效果;期末时有些课程比如微机、美术会停课,老师们会出现抢课之争。所以这个特殊时期,各科老师要有全局一盘棋思想,要统筹安排好课程和学生作业总量。平时以语数外为主,这时语数外可适当减少作业量,停的课尽量安排给小课,留些时间给学生用来背记小科、查漏补缺等。
5.清醒定位,拎清工作划边界
班主任不是超人,也不能扛起所有的担子,卸下不属于自己的担子,无可厚非。比如学生家庭出了问题,“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就不适合深度介入,做到自己能做的就可以了。班级问题较多,“抓大放小”,先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
锦囊妙计二
美丽心情,面对期末更乐观
1.关爱学生,阻不良情绪传导
有时面临期末压力的学生,他们的焦虑会传导给老师,我们需要主动出击,疏导学生的焦虑情绪。用放大镜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降低鼓励的标准,加大鼓励的面,尤其关注落后学生;课前一支歌,可以唱一些励志的歌,让学生有更积极的心态复习备考,歌曲如《隐形的翅膀》《我相信》等;课间减压小游戏,如在座位上就可以玩坐坐站站考反应速度的小游戏,学生游戏会很开心,不良情绪能得到调节。
2.低速生活,让身心得到松弛
心理专家张怡筠曾说:“成功幸福的秘诀,高效工作,低速生活。”所以,工作时间我们要高效率完成各项任务;工作之余的时间,要放慢节奏,好好享受生活。比如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带带孩子,做做家务,享受亲情的温馨。朋友定期聚会,亲自下厨,畅聊人生,或者相约山水之间,在大自然里舒缓心情。
3.身心平衡,过健康生活方式
适当运动,保证每周有三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以上。调整饮食,粗粮代替精米面,口味清淡为主,增加果蔬和蛋白质摄入。建立入睡模式,留心自己的睡眠周期,做到自然醒,保证每天的精力更充沛。培养一些个人爱好,比如书法、手工等,给生活保留一片个人的心灵圣地,工作之余沉浸在其中,松弛身心。
4.适时断网,寻找生活“小确幸”
新闻报道大多是负面消息,过多关注,让人更烦忧。可以不定期的给手机来个“断舍离”,适时断网,比如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六点期间,保证睡眠质量,留下私人时间。同时,我们善于寻找生活“小确幸”来温暖自己,比如学生分享给我们的小零食,自己孩子的童言无忌,同事分享的生活小妙招等等。
5.管理情绪,尝试平和地表达
当我们因压力太大而情绪失控时,要能觉察,并反思为什么会发生。消除压力之外,也要学会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将自己的难过、悔恨、愤怒等说出来,而不是用攻击的方式发泄出来。往往我们说出自己情绪后,有可能得到对方的回应和帮助。
锦囊妙计三
名家智慧,临近期末更淡定
1.美国心理协会推荐压力缓解办法:运动、阅读、冥想、听音乐、散步、与好友或者家人共度美好时光、按摩。当然,其中最有效的是阅读和运动。
2.心理专家张怡筠推荐“解压10法”:
①一次只担心一件事情;
②每天集中精神冥想几分钟;
③说出来或者写出你的担忧;
④不管你有多忙,一定要锻炼身体;
⑤享受按摩的乐趣;
⑥放慢说话的速度;
⑦不要太严肃;
⑧不要让否定的声音围绕着自己;
⑨定期让自己彻底放松一天;
⑩至少记住今天发生的一件好事情。
3.南舟教练工作室周育楠的减压建议:
①给自己卸下一些担子;
②区分想法和事实;
③你不是超人,即使很多人需要你,你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④请照顾好你自己,这是为你的工作和家庭负责;
⑤要敢于承认“我不行”;
⑥使用记事本记录,每天完成五项重要任务;
⑦和家人沟通,近期请他们照顾好家庭,使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⑧在忙的时候,强制让自己停下来充个电,比如工作两小时了,可以休息5分钟,做个冥想,听舒缓的钢琴曲,或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
4.于洁老师的“二八定律”:
在这个世界上: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在乎眼前。
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爱争气,80%的人爱生气。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根据“二八定律”,我衡量了我自己,我愿意做那二十分之一,因为那是一种积极明媚的人生态度,是我想要过的“向日葵”人生。
当我与学生相处时,我要提醒自己,也许所教的知识只占他们学校生活的20%,若干年后,他们的回忆中,占80%的一定与知识无关,也许与老师的一次颔首赞许,也许是一次当头棒喝;也许是一次郊外远足,也许是一次促膝谈心……
当学生站在我面前时,我告诉自己,我只有20%的时间是在教他知识的老师,80%的时候,我应该是他的亲人、朋友、知音。相互扶持,彼此珍惜。
要改变一个人何等之难,外力作用何其之小,尽我之力,竭我之力,便好。
1.一份清凉油。当怒火攻心的时候,拿出来往太阳穴涂一涂,转移注意力,用清凉的触感来降降火气。
2.一份便利贴。写上格言“退一步海阔天空”,贴在桌角,时刻警醒,保持冷静。
3.一份随画纸。当内心有怒火却不知如何发泄的时候,拿出随画纸,涂涂画画,将火气发泄在纸上。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