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聊城临清市艾寨丕介学校教师 刘明香
静心继续研读《窗边的小豆豆》,是会让人倍感温暖的,因为当沉浸其中,书中的文字便有了温度,它将我们的全身细胞唤醒,勾起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这种感觉像是寒冬腊月里那碗热乎乎的胡辣汤,更像是那不远万里专为自己而来雪中送炭的朋友,所以谁会将这种难能可贵拒之千里呢?
由于前些时日的怠慢,读书的进度稍有些不尽如人意,然而最近几日迫于学校要求也好,源于不想留下遗憾也罢,我手捧一本《窗边的小豆豆》饶有兴趣地继续读了起来,幸运的是我没有错失这不可多得的文字,终于一字不落地读完了,那内心的欢愉简直难以言状。
从来没有这样一本书,让我读起来如此迫不及待,从第一次脑海中勾勒出“小豆豆”的形象,便一直牢记于心,因为有着太过强烈的阅读期待,所以如果时间不是那么充裕的话,我是绝不会选择读这本书的,因为读书不尽兴同样会让人变得“六神无主”,甚至连睡觉都不那么踏实,那些自己已经读过的甚至臆想出来的情节总会时不时地来惊扰沉睡的梦。
每次读这本书,让我总觉得读“小豆豆”,便是在读自己。尽管已从而立之年走向不惑之年,但内心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孩童似的顽皮。所以读到小豆豆想当宣传艺人、芭蕾舞蹈演员、间谍这些章节时,我也想起了自己年幼时因受父亲这名木匠的影响,总想做一个能够娴熟使用锯子、墨斗、刨子等各种工具的木匠。
倘若时光倒流,你定能看到一个瘦瘦的小女孩,特别自信地有模有样地做着各种自己认为每个人都会高度认可的“小东西”,如有底有高的小抽屉,还如一个起初近似长方体而后被自己精心加工成表面光滑的“如意金箍棒”;再如当读到小豆豆和泰明爬树的章节,总会让我“心花怒放”,忍不住笑出声来。
想起孩童时随时随地就能召集到小伙伴一起爬树比赛的场景,那时候村里的空宅院落很多,而且个个都栽上了许多树像槐树、杨树、梧桐树,而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爬槐树,大概那时候就知道外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吧,而且没有什么男女之分,个个都是爬树高手,哪怕是夏天穿着短裤,细皮嫩肉的腿都被树磨得有些秃噜皮也没人放弃;再比如夏天约上几个小伙伴,你一群我一群地开始捉蚂蚱,然后拿来些树枝和干草为他们盖个“豪华大房子”,天真的认为他们会乐于其中而无法自拔,结果就像小豆豆在树林里藏的那个钢镚一样,第二天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了。
有趣的莫过于学校时光了,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日,个个穿着纯手工做的厚棉裤棉袄,兜里揣着当时自制的最流行的零食——烤馒头片,就匆匆上学去了,其实上学是次要的,主要是早到校便能享受用长棍打学校屋檐下那亮晶晶的冰凌了。所以越读小豆豆,就越是停不下来,那些尘封的美好记忆终又在这本书的影响下被捡拾起来,最这种感觉足以让人兴奋得手舞足蹈。
从头至尾读这本书,那脑海中始终萦绕的是“幸运”二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在讲到“成就动机”时说“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会坚信许多单纯的东西,并将之视为生命中最神圣的,这其实是一种纯粹而又强烈的成就动机”。而这本书中以小豆豆为主的整个巴学园的近五十名学生,可以说都是坚信许多纯真的东西的,比如在巴学园校工阿良出征时,右田君要从乡下给大家带“葬礼馅馒头”,丝毫没有任何恶意,而是愿意分享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东西。所以小豆豆他们是幸运的,在那样一个战争的年代却能有这样一个为孩子量身定做的体制外的“自由之丘”,在这能够放飞自我的巴学园,遇见一名能包容孩子一切并教导有方的小林宗作校长,和一批尽管有些担忧却仍放心把孩子交给巴学园的父母。正是学校、家庭对孩子天真、单纯的理解与支持,才得以成就这近50名学生的精彩人生。所以“幸运”二字,不是单纯的碰运气,也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位的努力,所谓“越努力越幸运”,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吧。
反观今天的教育和课堂,学校似乎多了更多枷锁和负担,孩子们似乎少了本应该的天真和欢乐,父母似乎也少了很多的理解和信任。是的,我们作为教师的必须承认,“巴学园”的出现现在来看是近乎零的,尽管“蚍蜉撼大树”是难上加难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退缩的理由,身为教师我们做的微乎其微,但我们却可以竭尽全力做出一些改变,我们穷其一生所追求的就应该是在帮助孩子变得真善美的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更真更善良更美。所以读书不是单纯为了找方法,更多的是去品悟和修行人生。
就像《窗边的小豆豆》,在读的过程中我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们往往会善待那些绝大多数孩子,因为他们绝大多数甚至永远都是对我们顺从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考验一个教师是否合格,这些学生便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那些在某些方面有些问题的孩子才是最具考量的,因为他们才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真具爱心、是否符合师德的最有权威和说服力的证据。所以在教学中“不抛弃、不放弃”让我深有体会,也是我坚持的方向,当这些特殊的孩子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和意想不到时,我愿意试着去等,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机会无关成绩,而是关乎孩子性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自信的昂扬。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所认定的方向。的确,坚持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但我始终憧憬当我把教育融进自己的生命,当我无需提醒自己而自觉地发自肺腑地流露自己的宽容和爱心,当我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初衷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它本应该有的效果,那将多么令人欣喜。未来的路很长,脚下的路也仍曲折,但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天使,我们没有权利也不能如此残忍地为他们折断飞翔的翅膀,所以往后余生,我将竭尽全力静待每个孩子慢慢长大,愿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有个美好的未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