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寒假,校园很安静。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90后”朱非林教授和他们的科研团队正忙得热火朝天。
进入寒假,校园很安静。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90后”朱非林教授和他们的科研团队正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现在还在开展一些模型研究和系统软件的完善工作,这两天也在跟水利部持续开会对接。”朱非林说的这个系统,是由他们学院团队负责开发的三峡区域洪水预报及预演系统,已于2024年底正式上线运行。记者了解到,这一系统实现了分布式预报、正反向调度预演以及一二维水动力模拟的全链条、一体化集成,它是数字孪生三峡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三峡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系统截图
而这正是朱非林小时候的愿望。“小时候,看见电视上关于1998年特大洪水的报道,我在心里许下一个愿望:希望以后不会再有大洪水。”朱非林告诉记者,后来他考上了河海大学,从本科一直到博士,他学习和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通过水工程调度来化解洪水风险,解决暴雨洪水问题。
朱非林
“十年前,我在读博时开始了水工程调度研究,足迹遍布全国的多个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朱非林介绍,他们团队不断深入研究,连续攻克了通江湖泊洪水演进计算、复杂水工程体系联合优化调度、三峡区域水库群反算预演等一系列难题,为三峡工程的汛期调度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模型算法和系统支撑。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身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朱非林深知责任重大。自2022年5月起,他们团队依托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致力于将洪水调度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工程实践,推动预报调度业务一体化。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研发的调度模型理论成果终于跨越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成功与水利部防汛会商系统和国家防汛抗旱“四预”系统实现了综合集成和业务化运行。
朱非林和团队成员
“有一次,我们携带两大箱纸质材料前往北京调研,途中遭遇极端暴雪,滞留了8个多小时,直至凌晨三点才返回学校。”回想起那个雪天,朱非林记忆深刻。
朱非林坦言,看着脑海中的想法和草稿纸上的设计一步步变成现实,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安全保障,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它们将不断激励着我,在新的一年,以及更长久的未来,继续瞄准人民所需,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把学问做进群众心坎里。”
通讯员 张春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赟
校对 王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