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职业大学善用“大思政课”,创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三维”教学空间,打造课程融通、师资融合、文化融入“三融”育人机制,构筑理论认知度、信念内化度、行为外化度“三阶”...
扬州市职业大学善用“大思政课”,创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三维”教学空间,打造课程融通、师资融合、文化融入“三融”育人机制,构筑理论认知度、信念内化度、行为外化度“三阶”目标体系,形成进阶式育人新范式。
“三维”空间赋能,打造全域化育人新场景。打破课堂边界,形成“课堂讲授—实境体验—云端交互”闭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教学内容要“新”、教学方法要“活”、考试形式要“实”三个环节,贯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共性与个性、教学与科研“五个结合”,打造思政小课堂。结合专业及地域文化特色,拓展社会大课堂资源,与多家单位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和特色教材,使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思想洗礼和能力锻炼。
“三融”机制驱动,构建生态化育人新质态。创新“三融”机制,形成“专业教师讲技能+思政教师析价值+企业导师传经验”的协同育人格局。在专业实践基地建立思政实践基地,将思政育人渗透到学生学习见习实习全过程。聘请扬州好人、企业劳模、非遗传承人等担任校外思政导师,推动非遗文化进课堂,如漆艺、剪纸体验等,使思政实践课更具吸引力。以工匠文化为融合点,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汇编优秀校友案例,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团队意识、职业道德与创新品质。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党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师生与家长联动的育人机制,推动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阶”目标引领,形成进阶式育人新范式。建立理论认知度、信念内化度、行为外化度“三阶”目标体系,学校成立“晓轩先锋队”“红医志愿服务队”等,带领学生在志愿活动中书写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近年来,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影响力日渐突出,在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佳绩,充分凸显了学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