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舍得下本钱、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2月20日上午,从江苏省委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江苏出台了《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旨在通过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打造体现江苏“高度”、形成江苏“标志”、作出江苏“示范”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增强人才创新创业动能,为实现“两聚一高”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新闻发布会现场
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舍得下本钱、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意见》共分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保障机制和加强党管人才等5个部分,26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引育结合,汇集实现“两聚一高”的人才力量
一方面,更加注重培养用好本土人才。突出创新创业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意见》提出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工作每满6年,可享受一定期限的带薪学术休假,开展专业进修或研发创新活动。另一方面,更加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对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对在我省工作的发达国家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省财政每月给予1万元的特殊人才补贴。
《意见》特别提出,对入选中央、省级重点人才计划的,享受所在城市高层次人才购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待遇。
深化改革,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也是《意见》的亮点——比如,在人才流动方面,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研究制定优秀人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之间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而在人才创业方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兼职取得的报酬原则上归个人。
《意见》提出,重点保障用人主体的三项权力:一是人事管理权,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备案制管理;二是人才评价权,深化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改革,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三是经费使用自主权,完善事业单位预算拨款制度,加大基本支出保障力度,扩大事业单位经费使用和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
以上这些改革措施,将切实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意见》还明确,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清除人才流动、评价、创新创业、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障碍。
新闻发布会现场
优化服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根据《意见》省财政今后3年支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的1000亿元省级各类资金和基金,用于人才发展的实际支出不低于30%。积极发展人才金融,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推出“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的信贷支持,省签约金融机构对设区市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提供最高1500万元的信用贷款。
为了吸引人才,各级政府建立稳定增长机制,足额安排人才专项资金。围绕南京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苏州纳米材料、无锡物联网、常州石墨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点部署相关产业人才集聚。根据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一行业领域一人才工程”,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意见》解读
筑巢篇
着力完善创新创业导向鲜明的人才培养机制
围绕双创,“江苏人才26条”明确提及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这也是具体到高校,探索推行高校工程技术学科的应用型教学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应有半年以上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支持企业科技人才到高校兼职,推进产业教授在高校开设学分课程、联合指导研究生。
实施大学生企业工程师培育计划,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进行重点培养,加快成长进程。实施弹性学制管理,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实施优秀博士后培育计划,着力资助培养符合我省重点学科、产业发展方向的博士后,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与此同时,推进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改革。高度重视用好本土人才,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发挥本土人才作用。改进“333工程”等人才培养支持方式,推行以奖代补、跟奖跟补,实现奖励与贡献实绩挂钩。聚焦产业发展,深化实施“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加大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引凤篇
加快构建整合全球资源的人才引进机制
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引进金字塔塔尖人才。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计划,对引进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团队,简化程序、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并深化实施“双创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和其他重要领域,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最前沿、科技创新最核心的领军型人才。
同时,实施“凤还巢”计划,更大范围柔性汇聚江苏出生或曾在江苏学习、工作、生活过的海内外各领域标志性人才。加大人才计划支持力度,重点引进江苏高端制造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工匠大师。
积极引进急需紧缺外国人才,扩大人才对外开放,创新外国人才引进方式和使用机制,深入实施“外国人才智力引进工程”,着力引进处于国际产业和科技发展前沿,具有世界眼光和深厚造诣、对华友好的各类优秀外国人才。研究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聘用外国人才的方法和认定标准。积极争取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苏创业就业试点。
举措篇
积极创新有利于释放活力的人才使用机制
对于人才使用机制,江苏也有不少创新举措。如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赋予企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自主权,提高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开展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与发明人对知识产权分割确权和共同申请制度试点。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支持科研人员投身创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创新创业。相关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科研人员在岗兼职、离岗创业和返岗任职制度,对在岗兼职的兼职时间和取酬方式、离岗创业期间和期满后的权利义务及返岗条件等作出规定。
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江苏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研究制定优秀人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之间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探索推进聘用制、先挂后任等做法。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