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上,省教育厅高教处及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南京大学专家教授回答记者提问——
10月11日, “贯彻党的二十大 教育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江苏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在宁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发布会上,省教育厅高教处及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南京大学专家教授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一:此次出台的《意见》主要针对文科教育,理工科高校如何推进新文科建设?
答(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强):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理工特色高校,始终关注学科专业优化和整体实力提升,学校一直将新文科建设作为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本次《意见》的出台,吹响了江苏新文科建设的“冲锋号”,也为我校新文科建设面向新征程新阶段的跨越式发展明确了“方向标”。具体来说,我们将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师队伍四个方面持续深化新文科建设。
一是持续深化理工文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动多学科交融。10年前,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我校知识产权学院,在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开办“3+1+2”创新实践班,开创了理工文交融培养复合型人才先河。此次《意见》出台,又对建设新型学院提出了要求,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改革方向。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落实教育部“四新”建设要求,同步推进新工科与新文科专业建设,继续扩大学科融合范围,积极推动理工文多维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改革新模式。
二是持续深化通专结合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学校国防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通专结合课程建设新路。大力支持开设文史哲艺、经管法教等文科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积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特别是军工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提升文化品位,启智润心,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献身精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是持续深化文科实践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构文科实践体系。整合计算机、外语教学资源建好语言学等跨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充分利用兵器博物馆、军工文化中心、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等雄厚的军工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新文科实践。通过国防教育协会、军工精神讲习团、“雨花英烈精神”宣讲团等社团,浸润和涵育学生,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四是持续深化教师跨界发展能力。充分发挥阵地优势,依托名师工作室这一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按照“名师+团队”模式,建设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学共同体,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常态化的教学培训、精准化的教学咨询和过程化教学竞赛,引导教师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跨界发展,培育“乐教善教”的卓越教学文化。
问题二:《意见》提出要建成高质量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该如何完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袁林旺):盛世修文,加强新文科建设、培育新文科人才是新时代的迫切需求。高校构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以新为向,把准国家战略需求,重新定位文科教育使命目标;需要以文为纲,把握新的文化使命,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以人为本,把牢立德树人任务,提高文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南京师范大学是百廿老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文底蕴深厚,文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第18名。学校坚持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以文化人;服务战略、培育新人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新文科系统推进。学校成立新文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能部门协同、校院两级协同、院院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新文科建设设计、建设和发展的一体化。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促进文文、文理工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设立应急管理、跨媒体艺术等新文科交叉复合型专业;“物理学+技术教育”“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开展“法学+英语”“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新文科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学校获批4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文科专业占比达70%。
二是深化模式创新,打造新文科教育体系。加强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立德树人引航、优势学科引领、名家大师引导、改革创新引路”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机制,开展南师特色的书院制探索和实践。推进学科专业发展。创新“理实创”三位一体的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文史哲夯实基础,经管法与时俱进,教育学深植厚生,艺术学涵养品性,修身铸魂、以文化人。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培根铸魂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0门,2门课程获评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学校获评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负责《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7本国家马工程教材建设,打造“两性一度”的一流文科课程群,厚植新文科价值底色。
三是致力多维赋能,夯实新文科支撑体系。提升文科教师教学能力。以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推进教学创新。新文科获批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2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强化应用型文科的产教融合发展,推进跨学科交流合作。推动新文科教学数字化变革。对全校教室整体进行智慧化改造,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科教育中的深度应用,探索多元教学实践,深入开展教育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改革创新。强化新文科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进校、院、基层教学组织三级联动,健全新文科教育常态化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全方位质量文化。
问题三:《意见》的出台对推进文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南京大学教授张亮):《意见》立足江苏、面向中国、面向时代、面向未来,是全方位加快推进我省新文科高质量发展和走在前列的纲领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时代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建立健全新时代高质量的新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首先,全面推动我省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走在前、做示范”。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推进新文科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健全新文科人才自主培养体制机制,全面培育面向时代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国家所急。作为教育大省、教育强省,江苏一直走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列。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绘制了新文科建设的宏伟蓝图,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制定了细致的任务书,对全面推动我省新文科建设和文科拔尖人才培养“走在前、做示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其次,全面打造基础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的“江苏方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文科拔尖人才已成为国内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但在如何培养、怎样培养的问题上,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共识模式目前正在探索过程中。我所在的南京大学哲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拔尖计划2.0”基地和“强基计划”试点单位,在新型书院、导师制、科研项目制、本研贯通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特别欣喜地看到,《意见》在对标教育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的优势和特色,制定并实施“江苏新文科教育教学体系创新计划” “江苏新文科交叉人才培养先锋区建设计划”等专项计划,为基础文科拔尖人才的自主培养提供了一个特色鲜明、值得期待的“江苏方案”。
再次,率先探索新文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江苏模式”。面对风起云涌的新工业革命和世界大变革,过去以固化学科专业开展人才培养的文科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和国家发展需要。南京大学等若干省内高校先行先试,在新文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意见》在省域的高度提出“探索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强调基于多学科交融,积极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文科教育组织新模式,强化校内、校际、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新文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新文科交叉人才培养先锋区,无疑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先进性、引领性。
问题四:此次发布的《意见》中第四个计划为“悦读经典”—江苏大学生读书行动计划,能否介绍一下实施该行动计划的意义和具体情况?
答(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徐庆):《意见》中的第四个计划,即“悦读经典”—江苏大学生读书行动计划,已于今年上半年先行启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推动全省高校建设书香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厚植文化底蕴。
今年4月,世界读书日前夕,举办了首届江苏大学生读书文化节暨书评大赛启动仪式,并分阶段推出了“每周经典导读”“名家阅读分享会”等系列活动,由名师大家引领青年学子阅读经典,评选“优秀书评奖”和“读书标兵”,举办百万学子“云诵读”等。整个读书文化节持续半年多,“每周经典导读”目前已经发布16期,6月由苏州大学举办了第一场“名家阅读分享会”,第二场“名家阅读分享会”将于下周(10月19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系列活动为全省大学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持续的阅读“盛宴”。高校积极组织相关活动,比如,南京农业大学组建了以院士、教学名家大师为骨干的经典导读团队,组织了全校本硕博学生线上线下诵读活动;苏州大学采用学者领读、师生共读、朋辈伴读等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阅读情境,着力建设书香校园。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读书行动,持续推动高校以阅读“小切口”解决立德树人“大问题”,把读书行动作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一是推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引导高校充分发挥文科教育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二是推动完善高校读书指导体系。将读书行动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建设优质阅读类课程,引导学生在分享中体悟深读、精读、细读的方法,充分享受阅读之乐趣。三是推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高校读书活动,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健全阅读长效机制,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让书香校园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来源:高教处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