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管理实施、资源使用、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如何界定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怎样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学校如何统筹资源做好课后服务……5月17日,记者从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上获悉,《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公布。《指南》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管理实施、资源使用、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课后服务与课程教学应一体化设计,发挥育人合力
“课后服务不是原有课程教学模式的课后复制,是通过新的课程形态、新的育人形态、新的培养体系,构建新的生产关系。”当天,北京教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洪荣就《指南》进行了解读。他指出,课后服务是做好“双减”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检验“双减”工作长效性的重要内容,《指南》是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对学校教育新生态的引导与建构,是北京市课后服务工作实践经验的提炼与固化。
同时,冯洪荣指出,《指南》充分体现了课后服务的整体性、持续性和自主性导向。
“《指南》的核心词是课后服务,倡导在完整的育人系统中定位课后服务。”冯洪荣解释,所谓课后服务的整体性一方面是强调课后服务与国家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教学具有结构关联,但性质不同,彼此能呼应、能互补,应该一体化设计,发挥育人合力。另一方面强调课后服务不仅仅是课程问题,它是具有多种形态的育人活动,同时以牵引学校内部治理行为的升级迭代,是学校育人体系的系统联动工程,也是新时代学校育人能力的体现。
冯洪荣表示,课后服务要具有持续性思维,是指课后服务今后将是常态化的工作,科学有效的供给机制十分关键,特别是在减量发展的新形势下,不能一味强调课后服务课程数量多和全,而应该侧重它的精和实。“学校要结合学生需求,挖掘自身教育优势,开发建设做得了、做得好、做得长,同时要激发教师动力,优化管理措施,加大技术的力量,使课后服务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产业。”
“《指南》的目的是明确课后服务的方向和策略,而不是给学校额外制定一套规则和标准,更不是要学校按一个模式行动。”冯洪荣表示,课后服务的自主性思维旨在鼓励学校在服务内容、排课选课管理、监督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学校自己特点,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同时尊重学生对自己成长的选择权。
课后服务内容包括作业指导等四个方面
记者了解到,《指南》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条件保障五大部分,重点回答了课后服务的界定、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后服务与减负的关系、课后服务实践体系、课后服务与学校发展等问题。
针对课后服务的界定,冯洪荣表示,课后服务属于义务教育课程之外的育人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参与的课程,在方式上具有更广的综合性、实践性、个性化特征。
学校如何把握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冯洪荣解释,学校要对两类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整体实施,使之各有侧重,衔接互补,合力育人,“课后服务要突出对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尽量帮助学生拓展多元素质发展空间,超越课堂教学的局限,但同时也要和课堂教学双向发力,相互促进。”
记者注意到,《指南》中对课后服务的内容设置进行了明确,分别是作业指导、答疑辅导、素质拓展和托管服务。“学生在课内学习以后,需要完成作业以巩固知识,需要自习梳理课程和学习。如果有些问题不清楚,需要老师来答疑。针对特长比较明显的学生,需要发展自己个性。有短板的需要帮助,有长处的需要拓展。”冯洪荣解释,课后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逻辑是完全自洽的。
同时,冯洪荣表示,课后服务既要为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提供时空保障,避免因课后服务活动造成新的负担;同时,也要解决课堂中遗留的、个别化的问题;此外,还要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做到减负增质增效。
针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推进与实践以及未来发展问题,冯洪荣也表示,需要包括政府、学校在内的多方共同发力解决,并通过课后服务的提质升级,撬动学校治理、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优化调整,进而将学校带入一个新的优质教育生态之中。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