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提升语言文字科研和服务能力水平,做强主责主业,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提升咨政服务能力水平。积极发挥引领和组织作用,深入研究和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政策、方略和实践研究,加强语言政策、战略、规划的前瞻性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成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接触融合相关研究,组织开展语言文字专项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监测及分析研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语言国情国力调查体系,充分发挥语言文字智库作用,加快提升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为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科研支撑。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评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测评服务需求和开展相关监测评估急需,引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研究,积极配合有关司局组织指导开展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监测、民族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评估等,加强测评数据的分类研究,精准查找、分析各类群体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点难点,有效反馈于教育教学和学习,不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质量及效率。
积极推动语言智能研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语言智能研究领域的科研协作,培育建设语言智能科研创新团队,促进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科研合作交流,研制机器合成普通话评测标准,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紧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语言数据资源调研分析,推动相关规范标准研制和高质量语言数据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开展人工智能时代语言生态、语言功能、语言学习、语言交际等发展变化的监测研究,为加强科学引导和有效监管、治理、服务提供有力学术支撑。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试服务,促进推广普及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普通话水平测试服务能力,健全完善测试管理制度、业务制度和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级测试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持续推进测试及管理、服务数字化建设和科研创新,加强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测试服务。加快编制《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有序推进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点和实施。继续组织开展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根据服务需求研发和推行新的测试。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满足群众的测试需求,以测促学、以测促教,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高质量发展。
加强语言服务资源建设,满足群众语言服务需求。规划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课程体系和学习资源建设,创新举办中央普通话进修班、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考核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班,打造形成系列精品培训课程,重点面向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开展公益培训服务;面向学前儿童、青壮年农牧民、中小幼教师等群体的实际需求,组织研发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接续推进数字语言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丰富中国语言文字网“语言服务”“语言资源”板块及内容,推动数字语言资源共建共享,满足群众服务需求。
加强语言文字交流合作,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巩固深化在港澳合作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鼓励港澳师生学习普通话及参加测试,积极支持香港“资助教师参加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计划持续实施,发展壮大港澳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联合开展港澳普通话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加强普通话教育教学科研交流合作。做好合建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推动两岸语言文字学术交流,建设好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促进两岸语言文化交流。有序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服务向海外延伸,加强与国际中文教育、华文教育的对接互动,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推动构建全球普通话水平测试体系,打造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品牌,促进中文国际传播和使用,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党总支书记、所长 刘朋建)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