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市属高校的发展,张大玉还提到了即将开启的新一轮高校“双一流”建设。
“推进市属高校一校一策分类提升”,今年北京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市属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校一策分类提升”对市属高校意味着什么?“一校”如何确定 “一策”?1月14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
张大玉表示,“一校一策”对于市属高校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体现了市政府对高校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北京对市属高校管理策略的一种调整,给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让高校更好地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悉,市属高校 “一校一策” 分类发展要求高校明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定位,空间、学科布局、功能定位与学生规模,师资队伍,科教平台,国际合作和拓展办学资源等7个方面的任务,并要求市属高校据此制定三年行动方案。
在张大玉看来,学校编制“一校一策”三年行动方案的过程,不仅是对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同时也为“十五五”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以“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为例,张大玉解释,高校在制定办学目标与定位时,要结合国家、北京的发展需求,要面向未来,同时还要有国际化视野,“我们的特色是建筑,这次我们不仅对标国内建筑类高校,还与国际一流建筑类大学的学科专业进行了对标,比较优势,查找不足,明确方向。所以‘一校一策’就是要学校重新审视自身发展面临的形势、困难与任务,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与此同时,市属高校的学科专业也要不断优化。“面对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科专业布局怎么优化?比如建筑行业在转型升级,那我们的学科专业也要进行适时的调整。”张大玉还表示,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变革时,学校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学校的特色不能变,我们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不能丢,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会适当增加一些新专业,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围绕新需求用新理念、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优势特色专业,让它重新焕发活力。”
在本科扩招的背景下,高校空间不足尤其是宿舍空间不足成为摆在不少市属高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张大玉表示,解决空间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不断挖潜内部资源,比如提高容积率,优化调整校园规划,更新改造现有建筑设施等,另一方面还需要市级层面提前谋划,统筹资源拓展高校的办学空间。张大玉建议,在确定市属高校“一校一策”的过程中,也要梳理明确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共性难题,并责成市级相关部门给予解决。
针对市属高校的发展,张大玉还提到了即将开启的新一轮高校“双一流”建设。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在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支持北京地区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与此同时,2024年11月7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联组会议上表示,未来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这意味着“双一流”将迎来“扩容”时刻。
张大玉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应率先启动市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相关工作,“北京要做好顶层谋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力争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取得新突破。”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