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好解决方式就是让学生走到运动场、动起来,但在很多学校的落实中会出现‘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就不重要’的情况,因此‘体育八条’中就强调了‘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
小学和初中每天一节体育课,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首次在北京中小学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赛”……这个春季学期,北京中小学校体育活动将迎来新变化。2月17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体育八条”)正式公布,“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是此次“体育八条”要求落实的重点。
如何让全体学生、全过程参与“班级赛”?在具体落实中,如何补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短板?面对师资、硬件的压力,中小学的体育课如何开足开好?2月20日,新京报记者走进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实地探访体育课,并采访多位中小学一线体育老师及专家学者,探讨“体育八条”如何落到实处。
2月20日,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提升上肢力量从小学抓起
2月20日上午11时20分许,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当上课铃声响起,操场上和廊道内打篮球、羽毛球的孩子们迅速收拾好运动设备向教学楼内跑去,随着天气的转暖,不少刚运动完的学生额头已经冒汗。
留在操场上的学生们则跑向运动场地的各个区域,自觉排队,准备上体育课。在运动场上,划分有排球、篮球、跑道等区域,如果不打比赛,这里可以一次容纳六个班的学生上体育课,开课前十分钟,孩子们便自觉地绕操场跑步热身。
“根据文件(‘体育八条’)精神,我们将在‘三大球’和上肢力量训练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大幅度提升。”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张立平说道。他介绍,男生上肢力量、耐力训练、女生耐力和跳跃等项目的训练一直是初一年级着重强化的重点,强调“破零率”,这些安排也与北京体育“新中考”相关。2023年11月24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2024年中考开始使用,其中就要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进行体质健康考核,男生的引体向上和女生的仰卧起坐要达标。
“……4、5、6,大神!”在广渠门中学操场一角的单杠攀爬区,十几名初一年级的男孩子们大声为同学呐喊加油,经过了一个寒假,不少学生的体能还没有恢复,初一十九班的李明轩体力稍强一些,在老师的看护下,他一口气做了六个标准的引体向上。
“我们关注到‘体育八条’里对四五六年级男生的单杠直臂悬垂、引体向上,女生的斜身引体都做了明确的标准性要求,这对初一实现‘破零率’有所帮助。”广渠门中学初一组备课组长、体育教师朱博说道。他介绍,为做好学生体能上的“小初衔接”,该校这几年安排专职体育教师到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向高年级学生渗透引体向上、斜身引体、直臂悬垂的练习,打好力量基础。
单杠直臂悬垂,四年级男生要达到30秒、女生20秒;五年级男生40秒、女生30秒;六年级男生50秒、女生40秒……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针对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项目,例如引体向上等,“体育八条”中明确要实行弱项强健行动,强化上肢力量提升,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年级的锻炼标准,要求各区指导学校落实相关要求,小学、初中要在2025年底前配齐单杠等体育设施。
“引体向上这个动作是小学体育课的内容,但并非所有地区的小学都将其作为常规教学内容。这主要取决于学校的体育教学安排、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安全考虑等因素。”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体育组组长高菲告诉记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单双杠教学在小学阶段涉及较少,但是长期观察发现孩子们的上肢力量不足且上下肢协调性欠佳,在运动过程中,表现为动作缓慢、缺乏力量,难以掌握众多运动技能。因此,在小学时期增强学生的上肢锻炼是极其重要的。
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张霞表示,小学四年级起适当做一些上肢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对孩子们的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方面的发展都是有益处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加强上肢锻炼?高菲表示,目前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也有一些针对上肢的锻炼内容,“例如,倒立、下腰等动作都是在锻炼上肢力量,还有大家比较乐于练习的‘钻跳三人行’‘轮胎大战’‘翻木头人’‘单人向后抛包接力’等针对上肢锻炼的游戏比赛,都是有助于提升学生上肢力量的。相信有了单双杠的加入之后,可以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们的上肢力量和技能。”
记者了解到,双榆树一小通过构建智能操场,引进了诸多智能体育设施。学生仅需走向屏幕,设备即可自动识别其身份,随后学生依照提示进行训练。这些设备亦能分析动作,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动作流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性练习。
针对新学期的体育锻炼计划,高菲表示将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例如,我们将在课间一刻钟、午休以及课后服务时段,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单杠直臂悬垂练习,体育老师以观察者的角色、陪伴式的帮助,负责监督和提供指导。通过初步了解和评估学生的身体基础状况,逐步开展和渗透练习内容,将内容融入游戏和比赛中,让学生们逐渐增强掌握本领和科学的练习方法。”高菲透露,从目前孩子们课间“试水”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可以做到悬垂20秒至30秒。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一名男生正在老师看护下做引体向上。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班级赛”如何让学生全员参与?
“我们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打造效果显著的体育课已经有十五年的历史,如果对应‘体育八条’来讲,学校应该在方方面面已经做到了,未来就是如何迭代和改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教研室主任任海江认为,不论是北京市发布的“体育八条”,还是国家针对教育强国、体育教师等发布的文件,均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也看到了体育教育中承载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从心理到身体的健康发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好解决方式就是让学生走到运动场、动起来,但在很多学校的落实中会出现‘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就不重要’的情况,因此‘体育八条’中就强调了‘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体育八条”中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赛”。
张霞是日前新成立的首届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她表示,让全体学生、全过程参与“班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理念,体育的教育范围就是“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体育的乐趣,进而达到健全人格、增强体质和锤炼意志等目的。其次,同伴之间的配合大于个人运动能力,举办班级联赛有利于团队建设和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
任海江介绍,清华附小的经典赛事“马约翰杯十佳赛事”已经做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的实施。以足球联赛为例,每年5月举办,班班有球队、男女齐上阵,包括上场人员、啦啦队、解说以及后勤服务,孩子们都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其中。他认为,如果要落实好联赛,不能仅仅依托体育教师,也要发挥正副班主任的作用。比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比赛、当裁判,而班主任则可以借赛场上的故事发挥育人作用。
他记得有一次比赛中,双方班级因为一个“手球”的“吹罚”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裁判“吹偏哨”而不依不饶,班主任从中抓住了教育的契机,通过班队会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挖掘体育比赛背后的故事,研究亚足联是如何判罚手球的,以及应如何在赛事中尊重裁判,体现了“以体育人”的理念。
高菲认为班级联赛的价值远超于锻炼身体,是培养团队协作、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最佳契机,有助于塑造班级风貌、氛围和精神,增强学生间的了解和友谊。作为一所武术特色学校,双榆树一小精心策划了多种操类展示活动,包括动感武术操、双节棍操、健身长拳以及部编武术操等。在班级联赛期间,对于那些对球类运动充满热情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参加球赛;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参与武术操展示、加入啦啦队或协助比赛宣传工作等。学校会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通过这种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学校在落实联赛时,可以在班级内部组建一队(或红队)和二队(或蓝队),也可以采取‘男陪女练’的训练方式,提高女生的技术水平和战术运用能力,进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参与。”张霞认为,班级赛的规模和规格应该是全校性的,根据各学校的学生规模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比赛。张立平介绍,该校会在每个春季学期举办五大联赛,包括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今年3月开始,广渠门中学将利用每天中午时段打比赛,体现阳光体育的意义。
高菲也建议,学校在策划班级联赛时,应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例如,在篮球班级联赛中,一二年级学生可以进行运球比多的竞赛,三四年级可以开展运球过障碍竞速比赛,而五六年级学生则可以加入3v3或5v5的篮球对抗赛。
引入游戏、比赛等,让学生爱上“三大球”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一名男生在课间打篮球。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北京“体育八条”中,对体育课教学内容“三大球”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张霞表示,“三大球”是国际上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其观赏性、趣味性、对抗性、复杂性、偶然性等特征是个体性项目无法比拟的,尤其是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从比赛时长来看,“三大球”每场比赛时间长,便于转播和宣传,加之赛场上人数多、表情丰富、趣味点多,有利于吸引观众;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三大球”的国际影响力均排在前列;从经济产业角度来看,“三大球”赛事既是一个运动技能展示平台,也是高科技产品应用和展示平台,由此创造出极其丰富的衍生品,带动体育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
“‘三大球’强调‘用脑子打球的学生,常常都能战胜靠体力打球的学生’,在竞技场上以弱胜强的现象经常出现,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比赛的魅力。”张霞说道。
如何让学生从小开始爱上“三大球”?这项要求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哪些挑战?高菲介绍,双榆树一小自2019年起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个班都会安排足球课和篮球课。针对“三大球”教学,高菲建议从游戏入手,从基础技能训练开始,逐步引入战术配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慢慢了解“三大球”的魅力,通过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比赛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技能。
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学生人数多、校园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难以“出汗”。
高菲指出,学校空间场地小,的确给组织活动和教育教学管理上增加了一定的困难难度,同时体育老师的专业性也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质量,学校计划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以提高其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能在专业指导下全面发展。此外,学校还将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记者了解到,双榆树一小目前共有14名体育教师,其中一半能教授“三大球”课程,该校教师队伍中还包括多位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
如何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中既感到有趣又能出汗?张霞以上肢力量和耐力训练为例,建议可以多采用一些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如“看谁爬得快”(两人一组,一人双手交替爬行,同伴搬起爬行者双脚进行推小车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增强上肢力量。又如,“比一比谁能坚持到底”,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又称循环训练)来发展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这包括胯下击掌、开合跳、立卧撑、原地高抬腿等,让孩子在快乐中增强体魄。
拿“三大球”中的足球来说,任海江介绍,他在一二年级的小足球课程上,让孩子们模仿动物的方式运球。“我让他们猜猜小马是怎么运球的,这学习了用脚背运球;小螃蟹是怎么运球的,横着走就要学会用脚外侧运球;小蛇是S形运球……这些有趣的生活化的场景代入感强,让孩子们感受到足球并不枯燥。”任海江表示,口诀、游戏、比赛都是让儿童乐此不疲参与的有效方式。
体育师资、场地资源等短板还待补齐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不论是上肢力量的提升还是班级联赛的举办,“体育八条”中均给出了数量上的标准。比如“针对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跑步距离,建议:小学1—2年级每次200—500米,3—4年级600—800米,5—6年级800—1000米,初中1500米以上,高中2000米以上”“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联赛。学校每学期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
任海江是首届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教育组的委员,也参与了此次“体育八条”的制定工作,他介绍,将标准具体化也是工作组的考量。“没有数据就没有参考依据,具体的数据有助于更好的落实,在后期的督导检查中,可以有目的性的检查。”
任海江认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一把手要把体育放在重要位置,“主学科应适当减压,体育则要让孩子们‘卷’起来,这的确会增加体育老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但从老师内心来说是开心的,因为这提升了体育老师的专业尊严。”同时,任海江也建议相关的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政策和待遇上向体育老师倾斜,提升体育老师的工作热情。
“‘健康第一’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家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体育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张霞强调。
通过对一线教师和家长的采访,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春季学期仍然沿用了去年秋季学期的课表,从课表上看,不少中小学校每周的体育课仍为三至四节。“‘体育八条’发布在春季学期初,对于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班级联赛的要求需要逐步去落实,这涉及整体教学安排,也有场地资源等限制。但‘北京八条’明确了问责和监督机制,我相信在今年的秋季学期,各个学校必须拿出自己的方案。”东城区某中学体育教师李阳(化名)说道。但他同时也道出政策落实中的“痛点”,体育场就是体育课的“教室”,很多学校难以开足体育课跟场地有很大关系,对于孩子多、场地小的学校来说,确实要依托校外力量补足校内场地不足的短板。
“场地、硬件和师资等条件限制是北京中小学长期存在的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设计各种室内和室外体育活动项目。”张霞建议,一方面,可以在校内采取“轮转式”,组织各年级学生到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发利用办公楼及教室外墙和空地,创建攀岩墙、肋木等,也可以利用教室门框的空间位置安装简易单杠。“如果学校周边有公园或体育场馆,也可以采用共建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张霞说道。
张立平表示,随着“体育八条”的发布,学校将按要求提升校内体育教育,包括师资力量配备、设施和资源保障等方面。该校亦将在场地智能化改造、器材多样化方面进行升级,比如铺设多功能球场(如可切换篮球/排球网架)、安装动作捕捉设备辅助技术分析;配备不同规格球类(如5号/4号足球)适应年龄差异,降低低年级学生参与门槛。
“学校要分阶段进行体能计划,可以通过赛事激励机制,亲子运动打卡、引入社区教练参与课后服务等方式多维发力,真正实现‘以体育人’。”张立平说道。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