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聚焦立德树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教育系统响应党的号召,加强理论武装,提升育人质效。
凝聚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蓬勃力量
——写在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风好扬帆,奋楫争先。
2024年,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总动员令。我省召开全省教育大会,提出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夯实根基。
2024年是江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省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把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下审视谋划,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合力攻坚、奋发作为,有力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开辟新局面、创造新辉煌。
举旗定向,培根铸魂——
一以贯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育人之本,莫如铸魂。2024年,着眼政治属性,全省教育系统响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一以贯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这一年,全省教育系统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提升育人质效。省教育厅党组多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覆盖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
“紧紧围绕测绘学科优势特色和国家战略需求,把党小组建设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同步推进”“引导学生党员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体悟个人价值,锤炼兴农本领”……基层党组织充满活力,有力推动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布的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名单中,我省103个高校基层党组织入选,总数居全国第一。
2024年,全省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各高校参加全国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入选“话廉润心”优秀作品数和纪律教育优秀学员数均居全国第一。
这一年,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立德树人铸魂行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铸魂育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尤为关键。2024年,我省高校全部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各级各类学校与区域协同开发具有江苏特色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全省发布80条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线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持续纵深推进,成效显著。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学生在清明时节齐诵《又是一年清明时——致先烈》,追忆为保护中国人民而牺牲的英雄先烈;常州市荆川小学开展“报国”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并作为牵头校与其他学校共建区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面对思维活跃的青少年,思政教育越来越“入脑入心”。
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我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2024年,我省施行《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各地各校将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充分结合,向青少年讲述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红色故事,引导孩子汲取精神滋养、厚植报国理想。
这一年,全省教育系统持续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五育”并举越来越成为全省万所校园可观可感的风景。
2024年3月,我省2个地区入选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5月,我省中学生女队夺得首届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足球世界杯冠军;6月,代表江苏的45个作品亮相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数居全国第一;8月,省教育厅明确保障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各地各校保障师资、巧用场地,保障体育教学与训练有序开展。
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在全国率先推行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首次采取统一样本、尺度、设备、时段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全面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国家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持续推进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在江苏,教育不再一“智”独秀。
扩容提质,关切民生——
让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民生所盼,即是教育发展所向。2024年,我省坚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在保障公平的同时提升质量,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教育热点问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持续上升。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打造更多“好学校”。在2024年度省政府12类55件民生实事中,省教育厅牵头的3件“学有所教”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完成。2024年,全省共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0所,建设省属高校学生宿舍项目49.2万平方米,完成1652栋省属高校学生宿舍维修改造,建设224个初中学校心理辅导室,有效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2024年5月,我省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聚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关键领域15项重点任务,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过去一年,结合学龄人口变化实际,我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7所、义务教育学校127所,新建“高校银龄学习中心”34个,新增省级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子库项目90个,全省幼儿园面向2—3岁幼儿提供托位数9万余个。新增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32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12个。推进1800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10个案例入选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2024年秋学期投用的无锡市梁溪区桐华中学建有地下接送系统并实现智能化管理;新落成的省泰州中学附中春晖校区拥有造型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施;南通市虹桥二中新改造了食堂、风雨操场、综合楼……校园的新变化让家长直呼“安心”。
“扩容”更要“提质”,“智慧教育”惠及全省师生。过去一年,我省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24个省级“家校(园)共育”数字化试验区和522所试点校(园)建设,面向中小学生打造“苏e直播”“暑期直播课堂”等系列公益直播课。目前,省名师空中课堂汇聚4万余个中小学课程资源,点播量超27亿次。
“老师的解法可以同步到自己的屏幕上。”2024年,沛县完成初高中两学段智慧课堂建设,沛县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刘宇飞熟练使用平板电脑对题目进行标注记录,题目解法、错题归纳一目了然。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我省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助航行动”,积极推进智慧就业平台全覆盖,省级“智慧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实现对全省毕业生就业供需动态的实时监测。2024年,高校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保持稳定。
一项项政策接连出台,一个个举措扎实落地,教育“温度”标注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刻度”。
在全国率先构建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并重的一体两翼资助服务体系基础上,2024年,我省明确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不断完善保障型政策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个都不失学”,力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个都不掉队”,全年共资助学生246万人次。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2024年7月,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与校外供餐管理的通知》,同步出台4个业务指引指南。同年暑期,各地各校开展食堂相关人员专业化业务指导培训,组织专题培训会1476场次,举办厨艺交流展示活动82场,参与厨师达6954人。
心系发展,服务大局——
为高质量发展倾注教育力量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2024年,我省汇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持续强化高质量人才供给、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效率成果转化,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先锋区,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这一年,我省实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支撑行动”,培育布局前瞻性、颠覆性强的基础研究项目,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2024年11月,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苏定强推动江苏成为国内天文光学水平最高的基地和国际上3个主动光学中心之一,成果获评江苏唯一一项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扬州大学校长刘巧泉团队历经20余年,自主创建一批兼具优良外观和食味品质的新种质,相关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丰硕的科技成果少不了高校奋进争先。过去一年,我省以“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引领,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前,40所高校的304个学科进入ESI前1%,17所高校的51个学科进入ESI前1‰,新增8个高校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理工农医类专业占立项专业总数近70%,覆盖我省“1650”产业体系。
这一年,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我省持续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精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
2024年9月,教育部、江苏省共同启动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3个产业方向,努力打造开放共享的全链条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年末,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推介全国240余所高校4900余项成果,意向成交额近40亿元,为推动更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这一年,我省还举办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活动,助力江苏打造更具全球吸引力的开放合作生态。
也是在这一年,应国家发展所需,我省遴选认定15家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选聘,工程师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取得丰硕成果。同时,持续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215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80人。
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职业教育大有作为。过去一年,我省立项建设28个省级市(县)域产教联合体和50个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新增1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立项建设第二批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100个,入选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92门。
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省青年学子喜获历史最好成绩,获金奖83个;大赛职教赛道中,获金奖24个,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多个获奖项目已落地生“金”。以教育之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我省正鼓励引导更多学子在双创实践中展现朝气蓬勃的创新活力、敢闯会创的锐气志气、勇攀高峰的责任担当,成长为创新创业青年“生力军”。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是教育强国、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推进之年。全省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总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狠抓任务落实,以质图强、以治促强,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先锋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先行区,探索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全力打造思政引领力强、人才竞争力强、科技支撑力强、民生保障力强、社会协同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的教育发展高地,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