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团委:“大思政课”里的“青”力量

:2025年02月05日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聊城大学西部计划教育展馆里回响着年轻的声音。2024年秋季学期刚开学不久,该校青年学生宣讲团成员潘昊带领大一新生来到全国高校首家西部计划教育展馆...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聊城大学西部计划教育展馆里回响着年轻的声音。2024年秋季学期刚开学不久,该校青年学生宣讲团成员潘昊带领大一新生来到全国高校首家西部计划教育展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主题团日活动。

“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历时十载,用热血铸就初心,用生命践行使命。成长在繁森故里,一届届聊大学子传承孔繁森精神,扎根基层、奉献西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跟随潘昊的讲述,同学们认真聆听记录。

展馆里,203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每年出征合影上展露出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优秀志愿者在服务地克服困难、埋头苦干的感人事迹,与服务地干部群众日夜相伴、鱼水情深的动人画面,如同一股股暖流,深深触动着现场每一名学生的心灵,点燃了他们投身西部建设、助力社会发展的热情火焰。

让思政课走出教室,用好第二课堂平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聊城大学团委推动“大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主力军作用,用‘青言青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为推动学校‘大思政’体系内涵式发展贡献‘青’力量。”聊城大学团委书记李鹏说。

与历史对话的星火课堂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雷锋牺牲时年仅22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建党伟业》电影放映前,聊城大学思政课教师、校团委兼职副书记高庆涛为学生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求索奋进的发展历程。

面对青春洋溢的学生,高庆涛抛出一个问题,“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家应该怎么做呢?”

“我来谈谈自己的想法。”聊城大学文学院学生张晓暖举手。

“在学校青马班培训期间,我参演了校团委组织的原创诗剧《青春中国》,并有幸成为向警予先辈的扮演者。‘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令我心灵震撼、为之动容。作为一名师范生,毕业之后希望能够投身乡村教育,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张晓暖说。

在银幕故事里完成教育的默化与熏陶——“星火影院”作为聊城大学团委打造的思想引领活动品牌,借助“讲影、观影、评影”三部曲,铺就一条认知与成长并行的教育之路,这种“不出校门就能看电影”的红色教育形式,得到同学们的广泛喜爱。

以“星火”点亮信仰之光,以“青马”汲取榜样力量,守正创新的育人课堂,为“大思政课”注入浓郁时代气息与青春韵味,让“大思政课”更有时代感、青年味。

与社会相处的实践淬炼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是什么?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步入广阔天地,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奋斗方向?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聊城大学法学院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个人刘强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从贵州山区走出来,我一直期望着用好大学时间去看看世界。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与创造的机遇无比珍贵,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我便和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同学们一起走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与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共同为新疆英吉沙县中小学生开展普法‘云’课堂,在这些实践历练与人际交往过程中,我得以了解社会的切实需求,进而明晰所学知识的运用之道、探寻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有效途径。”刘强满怀感慨地说。

推动社会实践的全员化参与、课程化改革、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去体会理论,让理论“接地气”“沾泥土”,教学才能更有实效。

围绕“以社会认知为主导的社会化实践、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的项目化实践和以志愿服务为主导的服务型实践”,聊城大学团委始终聚焦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着力搭建“一体三翼”实践育人体系,在“优化组织管理、强化支持保障、健全评价考核、促进校地协同”中,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探寻问题、剖析根源、寻求答案、践行真知,书写属于他们的认知提升与成长蜕变青春篇章。

与文化同行的美育浸润

“敬业博学,求实创新,德艺双修,立己达人……”聊城大学田径场上,灯光璀璨如星,笑语欢声如潮,万人合唱着校歌《飞向美好的明天》。

“又是一个难忘的夜晚,还记得入校时迎新晚会上的‘龙舟竞渡’节目,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学校‘齐心协力、敢为人先、同舟共济、奋发有为’的龙舟精神,后来经过遴选我加入学校龙舟队。”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李泽宇激动地说,“4年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将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奋斗启航”。

从迎新晚会到毕业歌会,从大学生读书节到阳光体育节,从社团文化节到科技文化艺术节,聊城大学团委倾力抓好“四节三进两项目”,让灯光熠熠的舞台成为思政课的讲台,让余音绕梁的音乐厅、活力四射的运动场成为启智润心的思政课堂,深入发掘音韵美学、体育实践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创新多元思政育人模式,探索具有聊大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路径,打造具有聊大标识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全方位彰显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明吉表示:“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学校共青团具有独特优势,既能聚焦理论又能联系实际,既秉持知识灌输又重视切身体验,通过情境式的生动展现、体验式的深刻感悟、场景化的直观营造以及网络化的多元拓展等创新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使其能够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引发强烈共鸣,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

(邢婷 中国青年网

[我要纠错]
文:宋聪乔&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到基层去 西部 祖国 要的 地方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聊城大学团委:“大思政课”里的“青”力量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