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济南中学唐冶校区与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活动以“文韵随行·寻春山建”为主题,鹿鸣文学社和鹿鸣经典吟唱社社员在副校长孟照辉、教育教学管理部主任...
近日,山东省济南中学唐冶校区与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活动以“文韵随行·寻春山建”为主题,鹿鸣文学社和鹿鸣经典吟唱社社员在副校长孟照辉、教育教学管理部主任郭淑杰、文学社指导老师李昱霖、吟唱社指导老师杨优强的带领下共同走进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铁路建筑展馆的“蒸汽轰鸣”、老别墅的雕花窗棂、地契展馆的泛黄契约与海浪轻抚的百年民居之间,展开了一场人文与建筑的深度对话。
历史建筑:土木骨架中的文学叙事
在地契地图展馆内,泛黄的土地契约与精细的手绘地图让同学们驻足沉思。看着地图上标记的点点滴滴,历史中的济南面貌仿佛就在眼前浮现。这些契约不仅是法律凭证,更是土地与人情的叙事文本。它们共同见证着一代代济南人民的生活乐章。看着馆内的种种陈列,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白鹿原》《活着》中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土地情结,以及契约背后宗族、伦理与生存的文学母题。同学们也从展馆复原的胶东夯土墙工艺中,发现《诗经》“筑之登登”的古老回响,今时今日,此时此刻,建筑史与文学史在此互相印证,形成互文。
空间再生:人文关怀下的工程智慧
这座建筑像一本打开的书,铁轨是标点,齿轮是修辞。走进由蒸汽机车改造的火车餐厅,齿轮零件化作艺术装置,车厢内飘散着食物香气,无不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在依山傍海的百年石厝民居前,乡土美学如何启发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成为我们在场所有人的思考。
文化基因:冰冷建筑与温暖人文碰撞中的文明传承
土木工程塑造文明的容器,而文学赋予容器以灵魂。从地契展馆到火车餐厅,从老别墅到胶东民居,我们触摸的是技术与人性的双重年轮,我们欣赏的是屋脊曲线暗合的海浪韵律,我们感受的是钢筋混凝土与文学碰撞的文明传承。
活动最后,每位同学都收到了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精心准备的特别礼物——研学证书,用心之作,仪式感满满。此次研学活动对文学社和吟唱社的同学们意义非凡,它让文学想象力为冷硬的钢筋混凝土注入温度,也让工程思维为飘渺的文字找到物质载体。当我们站在老别墅的巴洛克式穹顶下,看夕阳为百年砖石镀上金边,他们读懂的不仅是建筑史的章节,更是一部用土木写就、用文学注解的人类文明史诗。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