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上海大学新生报到日。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大类896名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自选寝室。
昨天是上海大学新生报到日。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大类896名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自选寝室。前几天,学校已通过网络平台采集了每人对住宿与挑选室友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寝室的“私人定制”。
入住人文社科类学生宿舍楼的张忻雨和王淑蕾两位同学将开始同屋生活四年,她俩见面后就感觉“一见如故”。当初在选宿舍时,两个女孩在作息时间这一栏填的都是“早睡早起”,在学习意向一栏分别填了“考研深造”和“求职就业”,而两人的兴趣爱好则同为喜欢唱歌。“个性化住宿”颠覆了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随机分配寝室办法。但也有同学担忧,这样的“私人定制”会不会将学生贴上一个个“标签”?毕竟人是复杂的,只凭兴趣爱好、个人发展愿望就“人以群分”,这样的寝室配置是否真的科学合理?即便是选好了与自己兴趣和偏好相近的室友,也可能衍生出诸多问题。如果整个寝室的氛围积极向上还好说,万一碰到学习不自觉、行为有偏差的同学扎堆,岂不是负面影响更大?还有,“私人定制”的寝室,会不会在同学中造成家境条件的隔阂,从而人为地将大家分成“三六九等”呢?如果有的寝室同学出手阔绰,有的寝室同学崇尚简朴,有的寝室热衷名牌,有的寝室则要为打工奔波,这样的群体差异又会在学生们中产生怎样的心理暗示呢?
上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主管褚老师说,去年学校试点“个性化住宿”,一年下来经管类的500多名新生没有一人提出要求转寝室,因此,学校今年开始在新生中扩大推行这一做法。此项创新做法自然也引来了其他高校学生的羡慕与点赞。同济大学的王诗羽同学认为此举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个人爱好的尊重。上海理工大学的陈典同学也表示,爱好相近的人会更有共同语言,相同的作息与生活习惯也可能减少很多矛盾,而学习目标相同的同学在一起,又可以相互监督、你追我赶。
“寝室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很多无关道德,只关乎合不合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给学生自选寝室的自由,是从外部环境着手,消除制造寝室矛盾的不利因素。当然,由学生选择室友,并不能全部解决学生寝室关系问题,高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让寄宿为大学生活增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