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悦读成长计划|赵丽:用心灌溉,守护一朵花开

:2025年02月08日 青年说
分享到:

即日起,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书香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风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书香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风貌。该栏目向山东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长期征稿,征稿邮箱为qlwbyddx@126.com,文章内容需结合自身教育故事,讲述一本好书带给自己的成长启迪。好文将择优在齐鲁壹点客户端《青年说》新闻专栏发布。

文/山东省沂南县界湖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  赵丽

寒假作为学期之间的过渡期,不仅是身心休憩的“驿站”,也是实现自我成长和沉淀的重要契机。为助力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我们幼儿园在放假前开启了“假期共读充电模式”,本次我们共同选定的书目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看见孩子》。

《看见孩子》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让我对“看见孩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对话”“问题研讨”“相信儿童”“反思笔记”“发现世界”“家庭实践”等六个板块。书中强调,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不是塑造,而是陪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用统一的标尺去衡量他们,而是用心去观察、倾听、理解,看见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工作至今已有13年有余,自2018年自主游戏在临沂落地生根,我亲眼见证了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来自身边同仁们教师观与儿童观的转变。13年间,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幼教“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骨干老师,也深刻体会到“看见孩子”对于日常保教工作的重要性。

看见孩子:理念的觉醒之路

记得刚入职时,我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却常常被“教什么”“怎么教”“怎样制定目标”所困扰。那时的我,貌似更多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完成度,是孩子们是否按照预设的目标完成了学习任务。直到接触自主游戏,理解了自主游戏的理念,我才开始真正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实践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蹲下身来,用平视的目光观察孩子。我惊喜地发现,当真正放手,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时,他们展现出的创造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个简单的积木,在孩子手中可以变成城堡、轮船、大炮;一场自发的角色扮演游戏,蕴含着孩子们对世界和周围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这些发现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内在独特的发展节奏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这种观念的转变也影响着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不再急于给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学会带着好奇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再执着于预设的目标,而是跟随孩子的兴趣生成课程。这种转变,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孩子们变得更主动、更投入、更喜欢幼儿园了。

专业成长:从看见到支持

因为看见了孩子成长中的力量,所以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对于孩子,只凭着心中的爱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深知,要更好地看见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积极参加各类市县组织的培训学习与教研活动,同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适合自己的专业书籍,努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些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我建立起了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在实践中,我尝试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在生活当中认真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行为,记录他们成长中的点滴。

例如,在观察到一个孩子反复搭建又推倒积木的行为后,也许曾经的我会以为孩子是在“捣乱”,而现在的我意识到这是他在探索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于是不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探索。

原本只是低头耕耘,未曾想一抬头,已看到果实挂在枝头。在不断观察倾听中,我的专业成长也获得了认可。2024年,我通过日常观察撰写的游戏案例和融合案例,分别获得市一等奖和省级三等奖,教师专业能力大赛荣获省三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坚持“看见孩子”这一教育理念的鼓励,激励着我继续一路前行。

同时,《看见孩子》让我明白,看见孩子不仅仅是看见他们的行为,更要看见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特点,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要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十三年幼教路,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从“关注知识传授”到“关注全面发展”,从“统一要求”到“尊重个体差异”,这些转变都体现了我们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在不断深化。

家园共育:理念转变的见证者

我也亲眼见证了家长理念的转变。在实践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家长教育理念转变的重要性。

十年前,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经常会说“给我们多喝水”“教我们认字”之类的话。

记得刚开始推行自主游戏时,时常有家长担心:“天天这样瞎玩能学到东西吗?”“为什么不教孩子认字算数?”面对这些疑问,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和一对一沟通等方式,让家长亲眼看到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渐渐地,家长们的观念开始转变。他们不再只关注孩子是否多喝水、是否吃饱穿暖,而是开始重视孩子的独立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他们也会主动与我们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并积极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比如本学期,我园废旧材料收集倡议书刚发布,家长们就积极响应,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筛选、清洗材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充实孩子们的区域游戏材料。

在家园沟通中,我也学会了尝试运用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解读孩子的行为,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发展需求。这种基于理解的沟通,让家园合作更加顺畅,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不断耕耘,不断成长。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坚定,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不是塑造,而是陪伴。看见孩子,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去感受。当我们真正看见孩子时,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都有着独特的生长节奏和绽放方式。

未来的教育路上,我将继续秉持“看见孩子”的理念,不断学习、反思、实践,用专业和爱心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为我相信:只有真正看见孩子,才能做有温度的教育。等一朵花开,只需用心浇灌,花朵总会在适宜的时间绽放。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齐鲁晚报 齐鲁 记者 策划 整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教师悦读成长计划|赵丽:用心灌溉,守护一朵花开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