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南京大学在仙林校区举办“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3月28日,南京大学在仙林校区举办“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现彩介绍了南京大学在“新工科”建设及推进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系列改革举措与行动成果。他表示,强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是南大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攻坚的主要方向,同时结合本次研讨会专家分享的经验与成果,学校将在下一阶段着力系统破解科教“研而难转”、产教“合而不深”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会上,南京大学地理国情监测与模拟(科教融合型)实验室、光电技术与信息材料(交叉复合型)实验室、大数据传播(产教融合型)实验室代表首批立项的实践教学联合创新实验室(平台)登台接牌。
随后,南京大学与阿里云签署《南京大学-阿里云校企合作协议》,阿里云高校合作总监郭伟杰与南京大学本科生院数字化教育中心主任郭亚敏共同完成签约仪式。阿里云副总裁刘湘雯紧接着上台发言,表示期待未来校企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共育,持续推动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处长江全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委会委员肖功海、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魏钟鸣、南京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骏、华为公司技术合作部总监戴海城、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副院长王庆、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院长徐挺分别作主题分享。
圆桌对谈环节,与会专家围绕AI技术赋能、产教协同与人才生态三大维度展开深度碰撞:郭伟杰与戴海城提出以企业算力资源和AI工具重塑教学场景,推动人才培养从“技能型人才”向“研究型人才”跃迁;肖功海则聚焦校企协同机制创新,倡导建立“产业需求直通课堂”的反馈链和“真问题-真研究-真应用”的实践闭环;江全元与徐挺从文理融通视角出发,强调人文底蕴与科技素养的共生共荣,并建议通过“大平台+微专业”模式破解跨领域创新瓶颈。各方一致认为,唯有构建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生态,才能为AI时代培养兼具战略视野与硬核实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据悉,南京大学在本次研讨会上推出了以“激发(Unleashing)”“联合(Unifying)”“无界(Unbounded)”“极致(Ultimate)”为特征的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十条举措,着力培养善于运用跨界思维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行动、善于跨领域迁移和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善于跨界整合资源和组织协调多样性团队的产业科技拔尖创新人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盛媛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