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深度挖掘黄海湿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等地方特色,构建起“非遗传承、红色浸润、美育塑魂、校地共生”的四位一体文化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
盐城工学院深度挖掘黄海湿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等地方特色,构建起“非遗传承、红色浸润、美育塑魂、校地共生”的四位一体文化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地方认同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非遗传承,打造动态文化育人平台。学校深度挖掘盐城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携手盐城市文化馆、美术馆,精心打造“非遗巡展进校园”系列活动,形成“展、教、研、创”立体化模式。在“盐城非遗巡展进校园”活动中,展演东台发绣、建湖杂技、淮剧等多项非遗项目,吸引超5000人次参观。邀请淮剧省级传承人走进课堂,在青年学子心中种下戏曲传承的种子。
红色浸润,构建沉浸式思政教育矩阵。学校创新红色资源转化机制,打造“三维立体”思政育人场景,与新四军纪念馆开展馆学联动思政课,推出“战地红花 巾帼英豪”“滨海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事迹展”等多个主题展览,开展“卷宗里的英烈故事”“血脉有声:新四军三师女兵的四重时空对话”等活动,覆盖师生超3000人次。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在新四军纪念馆、盐城市博物馆等地设立现场教学点,以生动实践让红色基因深植学生心间。
美育塑魂,构建“大美育”实践育人体系。学校以美育改革为突破口,实现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行“艺术+”课程模式,“走进盐城黄海湿地”等6门课程引入非遗技艺、摄影美学等内容。精心建设“润美楼”艺术展馆集群,年均举办摄影展、书画展等20余场,充分展现了盐城的城市多元魅力,以美育之力为学生成长赋能。
校地共生,打造文化服务地方样板。学校深化校地融合,全力构建“智库+产业+文化”服务矩阵。建设江淮人文研究院,积极推动学术资源服务地方决策。架起校地智力协作桥梁,彰显学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担当精神。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