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的华北大风已刮上热搜,对南京也造成了不小影响。南信大大气科学学院灾害性天气分析与预报方向的曹洁教授,应邀从科学视角拆解这个自然界的“超级大风扇”。
“历史同期罕见”“北京近十年最强”,首席预报员直呼“从业以来首次经历”……“暴走”的华北大风已刮上热搜,对南京也造成了不小影响。南信大大气科学学院灾害性天气分析与预报方向的曹洁教授,应邀从科学视角拆解这个自然界的“超级大风扇”。
Q:历史罕见的大风到底有多大?与历史同期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曹洁介绍,每年4月,华北、江淮很少出现超过12级的大风。此次大风,349个国家级气象站4月12日的风力突破了当地4月同期的历史极值。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近10年首个大风橙色预警,足见其罕见程度。
与历史同期相比,这次大风的极端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风力等级强。北方多地出现9-11级阵风,局部地区甚至超过14级,这样的风力在内陆地区实属罕见,相当于在北方内陆瞬时出现了与台风同等级的大风。
②影响范围广。冷空气“一泻千里”,裹挟沙尘,自北向南影响我国自内蒙古到华南地区,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此外,冷暖空气对峙导致内蒙古和东北出现强烈的暴风雪天气。
③持续时间长。强冷空气南下的寒潮天气一般影响1-2天。然而,这次大风受西北气流源源不断的“充能”,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大风要从4月11日一直持续到14日。
Q:同样是涡旋,极端大风现象中北方的冷涡与台风有什么不同?
“别看它们表面相似,其实内里大有不同!”曹洁教授说,从科学性上看,虽然都是快速旋转的天气系统,但二者的热力结构和生成机制完全不同。北方的涡旋系统属温带气旋,又称锋面气旋,常伴随着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为冷心结构,平均直径有1000公里,十足“高冷”。而台风属热带气旋,在海上诞生,有着深厚的暖心结构,水平尺度更小。
从极端性上看,除个别狠角色如“炸弹气旋”外,温带气旋的平均强度和生命史通常弱于台风。台风是中心风力超过12级的热带气旋,生命周期可达数十天,遇到强台风或超强台风,更加不好惹。
从切身感受上看,此次华北大风与台风风力等级持平的是阵风风力,而此次大风的8级左右平均风力可以近似理解为瞬间出现的超13级大风与持续的5级风取平均值,这些都与台风中心附近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稳定维持12级左右大风,完全不同。
Q:此次华北极端大风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具体机制是怎样的?
专家表示,这场极端大风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春季本就是大气环流调整的时期,冷暖空气频繁交锋。此次大风开始前,西伯利亚地区已积聚了大量冷空气,而我国自3月以来地面温度持续偏高,冷暖气流“针锋相对”,形成强烈的气压梯度力,在较大范围触发平均风力超过8级的北风。
曹洁教授自制气压梯度力示意图
此外,午后太阳辐射强,高低空之间发生强烈热量和动量交换,形成上升和下沉气流的湍流,而高空存在的强风与低空之间出现的摩擦力,对下沉气流而言相当于推力,带动它们加速,即“高空风动量下传”,从而在地面形成超过9级的阵风,风向紊乱、持续时间短,危害极大。
地形、城市等复杂下垫面对大风也有明显的影响。不过,对于寒潮冷空气大风这个“吨位”的极端大风,南京周围山地的空间尺度较小,对风速影响较小。
Q:本次大风会造成哪些连锁的天气现象?大风过后气温会回暖吗?
华北遭受极端大风影响,强风裹挟沙尘形成沙尘暴,一路南下;北方冷暖气团相遇产生暴雪;南方因不稳定能量积聚,出现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4月13日21时全国空气质量指数(AQI) PM2.5实时地图
曹洁告诉记者,随着大风过程逐渐结束,各地气温将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北方地区由于冷空气持续影响,气温回升较慢;而南方地区则会快速回暖,但仍需警惕强对流天气的突袭。“这场极端天气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系统,做好防范准备至关重要。”曹洁说。
Q:近年来华北极端大风事件是否增多?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关联吗?
有研究表明,极端寒潮随全球变暖而增多、变强。许多人好奇,华北极端大风事件是不是变得更加肆虐?相反,华北冬春季8级以上大风日数呈减小趋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北京市气象台近年一项合作研究,使用我国气象台观测数据(黑线)和世界通用的再分析数据(红线),均显示:1979-2019年冬春季北京市8级以上大风天的日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些统计结果说明每年冬春季出现大风频次降低,但不能说明风力等级也会减弱,即华北超12级的极端大风不会跟着“退休”了。
曹洁教授自制北京8级以上大风天数逐年变化图
链接:“大风天生存指南”来了!
①与冷空气大风中心位置“遥遥相望”的大风,易局地突发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甚至龙卷等强烈的灾害性天气,一定要听从气象预警信号指引,非必要不外出。尤其是体重较轻的同学小心被吹跑了!
②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大树等,它们是潜藏的“空中杀手”。
③避免穿行在两栋建筑物之间,受“狭管效应”影响,局地风速会加大。
④建议佩戴护目镜、口罩,保护眼睛和呼吸道。除了防护沙尘暴,冷空气大风还会将花粉等颗粒带入云层,在水分和闪电作用下,爆裂成更微小的颗粒,造成严重过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王丽丽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