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 江苏自考报名-南京网络教育-教育培训--江苏教育黄页
  • 小宋通信商铺江苏移动手机套餐优惠多多
  •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PHP教程 自考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统统免费下

改革开放40年 | 李吉林:40年情境教育创新之路

:2018年12月28日 中国教师报
分享到: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情境教育的40年。作为情境教育创始人,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回顾了情境教育发展和个人成长历程,讲述了自己40年的情境教育故事。

李吉林,作者系语文特级教师、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

精彩观点

● 应该说,我的小学语文情境教育的探索,起步是从“不满”开始的。

● 儿童学习语文,固然大多是在课堂上,但他们不能远离生活学语文。除了课堂应从校内扩至校外,即便在教室里,生活的春风也应该吹拂进来,让语文带着生活的盎然春意。

● 语文教学的美育意义不仅仅能从“教美的语文”中获得,还应该在“美美地教语文”过程中获得。

● 我总是记着我的第一身份:小学老师;我的责任:教好小学生;我的岗位:在小学。

● 教育不仅为儿童明天的发展,还要为当下的童年获得最初的人生幸福。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吹进了校园,让我翻开了情境教育创新的第一页。没想到,这一个主题,从40岁做到80岁,整整花了40年的时间,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

年轻时的李吉林

时代催人奋进

勇当改革的弄潮儿

1978年秋季开学,我向当时的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校长周琪提出从一年级教起,不走轻车熟路,弄清小学语文的来龙去脉,周校长非常支持我。开学一个多月,我被评为首批特级教师,压力变成了改革的动力。

不到一个月,市教育局派人通知我,要我去南京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成立大会”,还特别叮嘱我“携带论文”。坦白说,我虽然发表过一些文章,但论文却从来没有写过。“陌生”给我带来“畏惧”,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写。苦恼中我联想到不久前在《光明日报》上读到的上海师范大学“三女将”关于“发展智力”的报道,新鲜的主题一下子吸引了我。我想,“智力发展,不就是我特别重视的把孩子教聪明吗”?于是,我借来《儿童心理学》,那是一本薄薄的书,我一边读一边联系自己曾经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现在教一年级语文的感受,苦思冥想,花了一个多月,前后写了5稿,终于完成了论文,题目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发展儿童的智力”。

我心里沉甸甸地去南京参加会议。没想到,开会前一位处长通知我,要我在大会上宣读这篇论文,我诚惶诚恐。这是南京师范学院教授张焕庭在预备会上推荐的,他指出这篇“关于智力发展的论文到目前还是第一篇”。我颤颤巍巍地走上主席台,发言竟然反响热烈,休息时许多领导专家都围拢过来祝贺我、鼓励我。南京市文教卫主任朱刚又请我到南京大会堂给全市教师介绍,结果很受南京老师们的欢迎。消息很快传出,我途经上海回南通,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又请我去讲。接着《江苏教育》杂志分上下两期全文发表,论文又吸引了不少读者。

李吉林60余年就在这所小学工作,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几个月后,我遇到中学的外语老师蒋兆一先生。蒋老师对我说:“你的论文中介绍的训练语言的方法,我们外语教学也好用。”蒋老师还告诉我:“外语学科里有一种‘情景教学’方法,你可以试试。”他让我看这一期《中小学外语教学》。我迫不及待第二天便到教师进修学校借来这本杂志认真读起来,还联系斯大林语言学里阐述的内容进行分析,跃跃欲试地积极进行初步移植。

1980年暑假,我又接到去辽宁大连参加“全国小语会成立大会”的通知,又要携带论文。我把新的认识写成新的论文,题目是“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没想到这篇论文获得一致好评。《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我,《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不久也发表了我的这篇论文。

改革开放是催人奋进的年代。短短两年时间就让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正在召唤着我,我就像一名新战士听到令人振奋的军号,意气风发地大步前进,勇当教育改革的第一批弄潮儿。

发现教育现实的弊端

创新从这里起步

“创新”这个具有时代气息、充满生命力的词语,显示着高远的目标,唤醒人们蕴藏的潜在智慧。我意识到,这是改革开放不可忽略的课题。

创新需要智慧,还需要责任心把意愿衍化成行动,这就决定了创新者需要付出艰苦而持久的劳动。

学龄初期是儿童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文教学应该促进儿童语言的早期发展。我深思熟虑,提出小学作文“提早起步,提高起点”的新观点。这时,我从外语教学中的“情景”联想到古诗里经常提到的“意境”。于是,我常常独自一人去实地优选意想中的观察客体。学校周围的田野上、田埂上、小河边、树丛里都有我的身影,为了看日出,我半夜孤身一人,黎明前站在北濠桥上等待朝阳升起……精心优选情境设计方案,安排好观察程序,考虑好启发性的导语,我带着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发现世界竟如此美丽、神秘。我觉得,我仿佛把孩子带进了“天赐的智库”。儿童观察周围世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孩子们感动其中,激动其中,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李吉林带领孩子观察日环食天象奇观

就这样,我把观察与儿童语言发展结合起来,把观察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先后开发了形式新颖、让孩子乐于表达的“口头作文”“情境说话”“观察情境作文”“想象性作文”“童话作文”。孩子们自己也没想到,上二年级时,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班上33位小作者创作的《小学生观察日记》。一系列教学实践的效果告诉我,课堂必须与周围世界连接,才能做到“辞以情发”。历来让多少孩子苦恼的作文,对实验班的孩子来说却成了一种快乐。

两年多的辛勤浇灌,我终于获得了创新成功的第一个甜果子:小学作文迈开创新的第一步,“提早起步,提高起点”成为现实,课堂符号学习与生活连接起来。

南京师范大学资深学者鲁洁教授评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使符号的认知能够与生活连接起来,解决的是一个难题。”

令我难忘的是1980年春天,上海著名教授、特级教师20余人专程到我校,提出要听我的课。研究决定,让我用两天半时间开5节课。上海的专家不仅看到了我们实验班二年级孩子上的口头作文课,还看到了二年级学生书面作文的评讲课,以及阅读教学用3课时展示《小白花》一课教学的全过程。这5节课,上海专家出乎意料地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印象极好。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上海的专家,并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获得不少学术界的新信息,这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把我带进了学术的前沿。

李吉林为儿童设计的童话小屋

新华社记者获悉上海专家组团造访,于是赶到我们学校进行了3天采访,还亲自测试我们二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结果证明二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写得还好,也证明了作文教学“提早起步,提高起点”的成功。不久,《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记者都采访了我,情境教学一下子走向了全国。记者对教育改革的敏锐观察,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鼓手,积极支持改革者,发扬改革的精神,让我十分振奋。当然,这对我的改革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脚踏实地继续前行

“学、思、行、著”攀上新台阶

创新之路是漫长的,绝非轻而易举。创新讲究的是一个“新”,是前无仅有的。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我一直渴求新知,抓紧学习,努力去“创”。

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继续前行,总会走出新路。于是,我向自己提出“学”“思”“行”“著”创新的4条方略。

学习“系统论”时,我领悟到“结构决定效率”这个重要的带有哲学意味的要则,联想到“结构”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于是我明白了,传统教学效率为什么低,那是因为当时的教学内容是直线的序列、单一的结构。我提出“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同时起步”,让语文教学三大要素之间发生作用、相互推动。结构的优化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到了中高年级,我又提出“四结合大单元教学”,系统进行了教学内容结构的优化。

于是,我收获了创新成功的第二个甜果子:运用系统论的科学原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高度永远在前面,李吉林默默地用书法写下自己的心愿。

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我自己心中有一种紧迫感。教学现场,孩子们许多精彩发言都让我感受到他们鲜活的创造性。

这让我联想到3年前在研读“学习科学”时,书中论及儿童学习有3个特点:一是学习知识的复杂性,二是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三是学习系统的开放性。至于“儿童的创造性”则未提及。所以我勇敢地提出第四点:学习催发儿童潜能的不易性,提出“着眼创新,不失时机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填补了学习科学研究儿童创造性这一空白。

30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让我收获了创新成功的第三个甜果子:通过发展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以及提出了相关有效的举措。

专家们指出:关于培养儿童创造性,国外还没有着手研究,尚是一个“空白”,这也正是情境认知尚未深入研究的领域。

2014年,我受邀参加华东师大关于建构主义的国际会议,接触到建构主义,进一步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我受到启发,提出课程建构的3个维度:儿童—知识—社会。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情境课程的综合领域:德育为先导,语文教学为龙头,各科教学协同,在同一个主题统领下强化教育性,将教育与儿童活动统整起来,进一步把学校的符号学习与美丽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综合起来。

课程是儿童学习内容的载体,必须为儿童学习的质量着想。

我又进一步充实,提出了核心领域的“学科情境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的崭新课程观,使儿童的主体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保证,这激起了儿童的学习动机。

直到2007年,我才完成情境课程的专著,书名为《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这前后整个过程竟跨越了30年,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我又收获了情境教育创新成功的第四个甜果子:创造性构建了多元的网络式情境课程,把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裴新宁指出:“构建情境课程网络,为国际课程发展领域增添了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奇葩,彰显了中国课程新流派的风采。”

李吉林悄俏地把自己扮成松树爷爷,和孩子欢度“童话节”。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南通师专的教师建议我学学美学。我迫不及待借书获取新知,贪婪地读着。

回顾作文教学改革初步的成功,我已经提出“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的创意,让语文教学“美”起来,大胆地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手段,连同鲜活的生活情境与教师的语言描绘等创设情境,让知识镶嵌在情境中。儿童在这种富有美感、生动的情境中感受语言形象、体验课文字里行间的情感。我感悟到,美的学习情境让幼小的心灵得到润泽,热烈的情绪使儿童思维处于最佳状态,驱动着他们主动投入学习活动。

我用美学理论结合教学引导自己的实践。经过反思,我归纳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那就是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我自觉很有新意,又有实用价值,便及时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记得那是1980年的冬天,家里没有取暖电器,我把热水袋用棉布裹起来,放在盒子里取暖。一个寒冬,终于写成了《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的长篇论文。没想到,《教育研究》(1981年第8期)竟然发表了,文章反响不错。不久《教育研究》编辑部向我约稿,写成《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与情感陶冶》又获发表。自己的文章被教育理论权威杂志发表,我的内心十分激动,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肯定,感悟到自己创新研究的路走对了,由此增强了创新的信心。

我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深感“美的教学”能给儿童带来愉悦,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由此,我提出了颇具新意的操作主张“美为突破口”。不久又提出“以美育美”,之后进一步提出情境教育追求“美的境界”。经过数年深思熟虑,又提出“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美感性”。

至此我仍没有满足,最近几年学习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情本体”。对此,我激动不已,自己的境界似乎也随之升华。

情境学习的课堂是美美的,儿童的心灵也是美美的,教师的情感也是美美的。这种对儿童心灵进行塑造的审美教育,为培养儿童核心素养、卓越品质提供了可行性。

于是,我又收获了创新成功的第五个甜果子:30年的学习和实践研究,我提出了一系列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主张和举措,美是永远的课题。

心存高远之志

从民族文化中寻“根”

我虽是一个小学教师,但却心存高远之志。我心想,我们不能反复去论证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要有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教育要走自己的路,这就必须从中国经典的文化中寻“根”。于是,我反复研读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发现其博大精深,这让我看到了一盏明亮的灯,更觉得民族文化经典之珍贵。

在时代的召唤下,出于对教育创新的追求,我将古代文论经典“意境说”大胆地逾越、跨界,创造性地应用于今天的儿童教育中。

我反复研读《文心雕龙》,从“意境说”中通过精心研究,从中概括出“真、美、情、思”,我发现这四个方面正是儿童的发展所需,四大元素影响了我的儿童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成为儿童情境学习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将其列为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四大核心元素。

回顾自己为儿童学习设计、亲授的1000多节课,我亲身感悟到,美能激发儿童的情感,在美的情境教学中,儿童普遍生成热烈的情绪,那种遏制不住的情绪又具有形成动机的力量,使学习主动性大增。在教学现场,我深深地感觉到,儿童的学习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单调的认知活动,而是情感伴随其中。孩子学习的情绪炽烈到这种程度,是我始料未及的。孩子的语言、思维连同他们的身心,在其间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李吉林说:“教师应该是思想者”,“为了儿童,我在漫漫求索中创新”。

在“真、美、情、思”核心元素的影响与启发下,我终于发现儿童学习“快乐、高效”的核心秘密就是“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近年来,我的情境教学又从学习科学那里得到了验证。学习科学指出,“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结合是学习的核心”。

多年来,我和教师们一直将这一秘诀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们学校历届学生及实验班普遍学得快乐,又获得高效,而且负担一般,这让我们颇感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40年的努力,我终于一步步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操作体系。我知道,把自己实践中的感受进行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提升,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知道,事物的现象都是复杂的,是千差万别的;学习了神经科学中的“相似论”,我知道规律的东西都是简明的,因为它概括的是事物的共性。

在工作过程中,我常常反思亲身经历的一个个教学场景。我审视着它们,从一个个案例中去粗取精,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寻找相似的东西进行抽象、概括。我懂得相似的集合就是规律。基于此,我写成一篇篇心得文章。40年间,我发表文章350余篇,出版专著和相关书籍28部,这些都是自己一篇篇、一字字独立完成的。

“我们是新中国第一代少先队员,今虽古稀之年,戴上红领巾仍欣喜无比”。

我的一个目标就是,将情境教育创新的收获变成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阐述自己的所感、所悟,让教师的操作不至于停留在经验层面的仿效,而可以按规律进行再创造,运用到实践中,获得教育的高效能,最终让更多的儿童受益。

由此,我们又收获了情境教育创新的第六个甜果子:发现儿童学习的秘密,构建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开创让儿童快乐高效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说到底,探索情境教育的40年,实际上是在探索、研究一个世界性课题,那就是“儿童究竟是怎么学习的”。40年的功夫与智慧,我已陆续交出一份份答卷。

回顾情境教育发展和我个人成长的历程,我的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珍惜”和“感恩”在心中涌动。与许多国家小学教师的学术地位相比较,我毫不含糊地说:这40年只有中国的小学教师才能一个个、一群群如此幸运地登上教育科研的宽阔平台,并获得屡屡硕果,成为学者型教师。我由衷地感谢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吉林 作者 语文 特级 教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改革开放40年 | 李吉林:40年情境教育创新之路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