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禁而不绝。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学生缺乏学术道德,也与大学论文写作教育缺乏或不足有关。中国科学院大学在2015年就已开设《大学写作》这门课,并将这门课程以一年级本科生必修课...
王楠,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当下,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禁而不绝。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学生缺乏学术道德,也与大学论文写作教育缺乏或不足有关。中国科学院大学在2015年就已开设《大学写作》这门课,并将这门课程以一年级本科生必修课的形式固定下来。大学本科生入校后在论文写作方面主要面临哪些难题?国科大的《大学写作》课程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该课程的任课老师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楠。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现在大学生课程论文抄袭的现象多吗?
王楠:现在很多课程都是以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方式,有的学生通过抄袭或者拼凑来应付这个任务,一些学者也存在论文抄袭的情况。这确实是近年来比较典型的现象,但也不能说抄袭的现象普遍。
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提醒学生不要抄袭,如果抄袭会做违纪处理。国科大人文学院的苏湛老师,给选他课的22名学生记零分,是因为这几个学生是严重抄袭。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好的警示。
另外,一些理工科的学生觉得有些课程论文写起来会比较难,可以指导他们确定选题,帮助他们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抄袭实际上是一种态度问题。我们学校决定下学期要开一门科研诚信、科研伦理相关的课程,会讲一些著名的科研不端现象的案例,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认识到抄袭的危害。
中国青年报:大学本科生在论文写作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王楠:高中写作和大学写作的衔接存在一个很大的鸿沟。高中写作比较强调情感的表达、事件的描述,或者是对事情正反两方面的平衡。但是大学写作更强调有逻辑的、批判性思维基础上的分析和观点的表达。学生以高中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对一个事情的正反两面都会尽量平衡,但从我们大学写作的角度来看就属于没有观点。
第二,在高中阶段一般都是命题作文,有的学生进了大学,写论文不知道怎么定选题,比较茫然。
第三,定了题后,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论述,怎么查资料。比如,很多学生总是来问我,应该从哪个地方找资料,这个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学术论文在哪找,学术性的著作应该怎么去分类,去用什么样的关键词检索,这些学者著作后面的参考文献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第四,有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论证观点。实际上大学写作很强调这种论证,就是怎么样通过权威性的观点来支撑我的观点,怎么样通过一些数据来证明我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我用了别人的观点就是抄袭,或者说我用了别人的观点就没有我自己的特色了。在调查问卷方面,数据的代表性、样本量、可信性,调查问卷是不是紧密围绕这个观点,有很多规范,学生在这些方面也需要指导。
中国青年报:国科大为什么把《大学写作》以一年级本科生必修课的形式固定下来?
王楠:学生从高中上来之后,马上就会接触到一些课程论文或者一些小作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写作课,他会觉得无从下手,而且会把原来高中的写作习惯带过来。所以,如果在一年级就把这个课上下来,他就会很快意识到自身角色和写作方式的变化。
开课之前,我们还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展开了对中美一流大学写作课程的调研。调研发现,不仅是世界一流大学,整个美国大学教育的体系都把大学写作作为第一年的必修课来上。有的学校会通过一个考核,让一些相对来说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免修一年级的写作课,但也要修高年级的写作课,有一个不同层次的写作课的分类。他们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讲写作规范和写作逻辑。
中国青年报: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和您最先预想的不一样的地方吗?
王楠:国科大原来是没有本科生的,一直是给研究生进行教学,研究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之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基础。所以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对于学生来说论文写作存在这么大的问题。
有了本科生之后,我们突然发现高中老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我们自己有一个比喻,就是我们这个工作好像是在跟高中老师对着干,就是要把他们教的一些东西从学生脑子里头拿出来。
我们原来觉得这个课程只要选一些资料,让学生读一读,大家很轻松就能写出来。但在第一年后,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原来设计得比较简单,这个转变非常难。一开始我们觉得写文章做参考文献、做引注是一个论文写作的习惯,是学生应该知道的,没有必要再去讲,可是后来我们发现,引注什么、哪些需要引注,这些大家都不知道。在这方面我们要下很大的功夫,而且还是有很多人不符合规范。就是说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方法,甚至一些很基础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去教。
中国青年报:国科大的《大学写作》课程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哪些考量?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王楠:我们是参照了美国大学写作课程来设置。第一个单元是问题意识,就是读了材料之后,你觉得这个材料有哪些问题是需要讨论的。第二个怎样分析和论证观点。第三个是前面这两个单元的一个综合训练。第四个单元,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将来一般都是理工科的专业人士,所以我们设了一个科普写作的环节,让他们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以一种普通的语言讲出来。最后一个单元是对这一学期学习的总结和分析。我们会请校外专业人士,如一些大报的主编、责任编辑,或者著名的记者讲写作。
平时上课我们都是小班教学,每个班不超过25个人。课后的写作作业,几个人一组互相批改,教师也批改,然后再到课堂讨论。有专业人士来讲座,我们会把所有的学生集中在学校礼堂来听课。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会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规范性的科研成果,让他们很早就意识到这是学术性的写作。学术性的写作是整个科研过程的最终提炼。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为写作打腹稿的一个过程。
在第一年结束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全体学生的课程问卷调查。大部分人感觉,通过这个课认识到了大学写作的基本特点,在问题意识和学术论证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