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悦读成长计划|张晓妮:用“共情”重塑教育的温度

:2025年04月23日 壹点探校
分享到:

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青岛平度市旧店镇旧店小学教师 张晓妮

作为一名教师,读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后,我深刻感受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情感的对话。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传统教育中常被忽视的“暗角”——儿童的情感需求,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的本质。

“共情”是教育的第一块基石

书中反复强调“先回应感受,再纠正行为”,这颠覆了我对“严师出高徒”的固有认知。  

课堂上的“情绪急救”:过去面对学生崩溃大哭或愤怒顶撞时,我常急于平息事态,用“别哭了”“冷静点”强行压制。书中案例让我意识到,情绪被看见的孩子才会停止对抗。如今,我会蹲下来轻声问:“你看起来很生气,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一句简单的共情,往往比十句说教更有效。  

我曾习惯用“你怎么又没交作业”“全班就你最吵”等标签化语言批评学生,结果加剧了他们的抵触。书中“描述行为而非评价人格”的方法让我改变话术:“我看到你今天一直在和同桌说话,这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讲,我们需要安静下来。”学生从对抗者变成了合作者。

从“权威者”到“引导者”

书中“用自然结果代替惩罚”的理念,让我开始尝试“放权”给学生,效果远超预期。  

案例:迟到的学生

过去我会罚站或扣分,但学生依然屡教不改。现在我会说:“迟到会让你错过早读内容,你需要自己利用课间补上,或者明天提前5分钟到校。”学生反而更主动解决问题。  

赋予选择权:面对冲突时,我会提供选项:“你是想现在向同学道歉,还是先冷静一会儿再沟通?”学生感受到尊重,更愿意承担责任。  

语言如何塑造孩子的自我认知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震撼:“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声音。”  

避免“语言暴力”:我曾无意中用“笨”“懒”等词批评学生,现在明白这类评价会内化为他们的自我否定。转而用具体反馈:“这道题的计算步骤有误,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思路。”  

用“鼓励”替代“表扬”:过去常说“你真聪明”,现在更关注过程:“你用了三种方法解题,这种探索精神很棒!”——前者让孩子依赖外部评价,后者培养内在动力。   

一场“看见孩子,照见自己”的修行

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与学生沟通,更让我反思自己的情绪管理。

我曾因学生反复犯错而焦虑,现在明白教育是“慢艺术”。正如书中所说:“孩子需要时间成长,教师也需要时间等待。”通过书中提供的技巧,我们得以将爱转化为行动,让孩子在尊重与理解中,主动递出他们的手。正如书中所言:“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表达感激时,就为他们种下了希望与信心的种子。”

这本书不是教育的标准答案,但它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看见:真正的教育,始于教师放下身段,握住孩子的手,走进他们的世界。

[我要纠错]
[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
关键词: 齐鲁晚报 齐鲁 记者 策划 整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教师悦读成长计划|张晓妮:用“共情”重塑教育的温度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