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陈锦华是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一名从教38年的乡村教师。10年前,这位五尺汉子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拥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身份:“教师妈妈”。 他关爱、资助留守困境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下无法割舍的情缘...
57岁的陈锦华是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一名从教38年的乡村教师。10年前,这位五尺汉子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拥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身份:“教师妈妈”。
他关爱、资助留守困境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下无法割舍的情缘,像对待亲身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呵护这些“子女”的成长,像对待事业一样,呕心沥血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用满腔的“爱”写下一位乡村教师普通而不平凡的教育故事。
作为“教师妈妈”团队的领头雁,他身先士卒,每学期都主动与一两名特殊儿童结对,全方位地给予关心帮助。从策划“教师妈妈”团队,到开展关爱孤贫留守儿童成长,他已走过十个年头。
十年来,牵手结对的儿童在变,个人岗位职务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对孤贫留守等特殊儿童的爱。
在他结对关爱、资助的孩子中有曾经被母亲铁链锁身的小飞,有家境贫寒的小秀,更有无父无母的小霞,十多位孤贫留守等困境儿童得到关爱帮扶,他每年多次深入孩子家庭嘘寒问暖,逢年过节给孩子送衣购物,坚持每天中午与“子女”一起就餐,每周与结对“子女”交一次心,每周家访一次,每月让“子女”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带“子女”逛一次街,每学年安排一次团聚。
并且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培优补差,努力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即便有些孩子虽已离校,甚至升入高校,也常得到他的资助,小霞、小秀、苒苒等尚在他校就读的孩子每人每学期都能获得老师的诚挚关爱和资助。
他坚持带队开展今日我认亲、圆梦微心愿、最美“粽”香情、母子共悦读、今天我生日、别样儿童节、牵手向自然、社区大走访、师爱润心灵等九大特色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亲情温暖,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馨。
为了做强“教师妈妈”这个品牌,他《以“博爱”精神引领大爱行动》吸引了众多男教师加入了团队;为了《让教师“爱”的更真诚、更深沉》,他精心策划各种关爱活动,寓教于乐,他和团队一起创设“教师妈妈”“九一六”工作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响应和学生的喜爱。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他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深入困境学生家庭,并号召广大教师走进千家万户进行家访,编写《情系“儿女”》文集,激励教师投身关爱行动;他组织“教师妈妈”探讨教育现象,征集“教育需要等待”案例,编纂《教育需要等待》,指导教师从细节入手关爱孩子。
他把“教师妈妈”的关爱触角向社区延伸,挑选优秀教师,利用节假日,免费为孤贫、留守、流动、残疾等儿童提高服务,收到社区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他带领“教师妈妈”团队,主持开展《“教师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心理策略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取得较好科研效果。
在陈锦华同志爱心的感召下,“教师妈妈”的群体效应被放大。《泰州日报》、《江苏教育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教师妈妈”的事迹,《为了祖国花朵更鲜艳》“教师妈妈”走进了泰州电视台。2010年“教师妈妈”被评为“泰州市师德模范集体”2018年6月“教师妈妈”当选“江苏好人”,8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陈锦华同志还能把“教师妈妈”的情怀带到社区教育工作中,在2014年-2016年度的“农村妇女网上行”项目培训中,他无私奉献,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主动开展工作,为三市四区教育、妇联的领导及农村妇女提供培训指导,泰州市被省教育厅社会教育处、省妇联妇女发展部确定为“优秀”等次,其个人也被评为是江苏省“网上行”项目培训“风云人物”。
由于工作尽心尽职,心系学生,陈锦华曾获得过很多荣誉,2002年,他因成功建设好占地4公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规模办学,被原泰东镇党委政府授予了“特别贡献奖”;2011年,他因社区教育工作实践显著,又成功策划、协助组织“江苏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泰州的启动仪式,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奖”。
2014年9月,他被评为第二届“感动泰州师德模范”,“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4最美乡村教师”,其事迹被《泰州晚报》、《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登载。
2017年6月被评为“我最喜欢的共产党员”,受市委组织部表彰,9月被评为“优秀社区教育工作者”受省成协表彰,2018年9月被选为全国“2018寻找十佳最美教师”,走上央视舞台。在他的影响下,“教师妈妈”品牌已在全泰州市叫响,近5万老师加入“教师妈妈”行列,精准帮扶4万6千多名留守儿童。
成绩没有停止陈锦华默默奉献的脚步,他不抽烟、不喝酒,节俭的生活费变成了浓浓爱意留在贫困学生心间;21世纪初,他放弃了政府领导安排的政府机关岗位,坚守着教育这块热土;他身兼数职,任劳任怨,连续三届海陵区人民政府兼职督学多次担纲报告督学,连续多年受泰州市教育局之邀,行走在泰州三市四区,指导社区教育工作,他让京泰路街道社区教育学校成功创建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他抛却名利,甚至是职称晋升,把机会让给年轻的教师……他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正带领“教师妈妈”团队,坚定行走在“教师妈妈”关爱行动之路上。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