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小学将在开学第二周实施“弹性离校”的消息引起家长们的热议。现代快报记者2 月15日从南京市教育局了解到,教育部门搜集了家长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解答。
参加“弹性离校”是不是一定只能按规定时间来接?“ 弹性离校” 会变味成“ 集中补课” 吗?有些家长担忧,教师们会自觉参与“ 弹性离校” 工作吗?近日,南京小学将在开学第二周实施“弹性离校”的消息引起家长们的热议。2 月15日从南京市教育局了解到,教育部门搜集了家长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解答。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五老村小学、瑞金路小学、中山小学等10所秦淮区小学联合向全市小学倡议:克服困难、积极行动!
1、冬季(夏季)作息时间,家长是否只能17 点( 18 点)才能来接,学生不能提前离校吗?
答:“ 弹性离校” 是一项教育便民服务,市政府规定的17 点( 18 点)是大多数学生集中离校的原则性时间,也是“ 弹性离校” 服务结束的时间。如果家长需接孩子提前离校,只要按照学校有关具体规定执行即可。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采取随时离校或按批次离校的方式组织放学,不得强制学生必须到17点( 18 点)才能离校,更不得以此为由拒绝或推诿学生申请。
2、学生参加“ 弹性离校”,学期中途就不能请假吗?
答:为保证学生安全和管理秩序,我们不建议报名“ 弹性离校” 中途退出。但如学生临时有事,也可按学校规定提前请假,原则上学校应予准假。对于因故每周固定有若干天不能参加的学生,家长应提前书面告知学校,原则上学校应予同意,学校不得以此为由拒绝或推诿学生申请。
3、报名“ 弹性离校” 后,就不能参加任何社团活动吗?
答:学生参加“ 弹性离校” 和参加社团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没有矛盾。学校不得限制参加“ 弹性离校” 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也不得限制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参加“ 弹性离校”。 (极个别社团因为安全、时间等原因,两者不能兼报时,学校应报区教育局同意,同时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4、“ 弹性离校” 学生是否可以混合编班?
答:可以。市级文件对编班方式、班级人数等并无直接规定,具体由各区决定。但考虑到学生安全和管理秩序,学校应根据学校场地、参与学生人数等情况合理安排学生混合编班。原则上低年级编班人数不超过40人,中高年级编班人数可适当放宽,但必须保证学生安全以及学习活动秩序。
5、近日来,小学“ 弹性离校” 报名是否存在“ 冷热不均” 的现象?
答: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开学第一周是各区、各校进行动员布置、家长向学校申请的阶段,第二周将全面实施。由于全市各区和各学校工作进度并不完全一致,城乡家庭需求客观存在差异,各校生源分布不尽相同,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和老师工作不到位,因此在区际和校际之间,学生报名人数存在差异是自然现象。但对以各种借口名义直接或间接拒绝或推诿学生申请的,我们欢迎家长向市、区教育局进行投诉,一经查实,教育部门会依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但不论各区、各校目前进展情况如何,都会根据市政府要求,在开学第二周全面实施。
各教育局联系电话
南京市教育局83639951、83639901
玄武区教育局84550113
秦淮区教育局52650656
建邺区教育局87778252
鼓楼区教育局83230066
栖霞区教育局85570460
雨花台区教育局52883595
化工园区社会事业局57011543
浦口区教育局58187315
江宁区教育局51196334
六合区教育局57110256
溧水区教育局57218556
高淳区教育局57338653
6、“ 弹性离校” 会变味成“ 集中补课” 吗?
答:“ 弹性离校” 主要是对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学校应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严禁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严禁以补差提优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对“ 弹性离校” 政策执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将追究相关领导和负责人的责任。
7、有些家长担忧,教师们会自觉参与“ 弹性离校” 工作吗?
答:总体上看,市政府要求提出后,各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绝大多数教师的态度是积极的。当然,由于此项工作需要教师在正常的工作之外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排除有个别教师存在困惑、顾虑甚至是抵触情绪。但既然家长有需求、政府有要求,请相信我们的校长和教师们会克服种种困难,把这项公益性服务做好。教师是“弹性离校” 工作主力军,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对教师们能多支持、多理解、多关心,不要把教师的无私奉献看成当然责任,不应苛求他们把公益服务时间无限延长。以社会各界信任和关怀,让广大教师更加主动自觉参与到这件民生实事中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