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府学,百年新学”。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今苏州中学校址上创办苏州府学,首开东南兴学之风。千年漫漫、弦歌不断,苏州中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追求始终贯穿于办学之中。
在苏州,如果不知道苏高中
绝对是不可原谅的!
多少学子梦寐以求啊!
为什么?
这篇报道也许能告诉你一部分答案
“千年府学,百年新学”。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今苏州中学校址上创办苏州府学,首开东南兴学之风。千年漫漫、弦歌不断,苏州中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追求始终贯穿于办学之中。 千年府学 近年来,学校基于创新人才核心素养的书院制育人模式,创设三类课程基地:江苏省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苏州府学文化课程基地、卓越国际课程基地。 苏州中学党委书记陶旭东介绍,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培养优秀理科生,正在打造的苏州府学文化基地则培养文科高精尖后备人才,卓越课程基地则是培养面向世界的外语精英人才。“优质的学生需用最好的方法培养,文、理、外语三类不同的课程基地打破普通高中以高考为主的教学教研,为不同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发展通道,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发展。” 校史馆尊经阁 1. 创建“书院制”校本课程体系 早在1985年,苏州中学就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了“大学少年班预备班”,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少科班”首届学生庄小威目前已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双科终身教授,并被美国科学家预言将问鼎诺贝尔奖。 首届少科班庄小威名言 2009年以来,苏州中学掀起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又一轮高潮。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办起了8年制高中本科硕士连读预科班。2011年,苏州中学成为全省14所“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苏州大市范围唯一一所),设立“伟长计划”,致力于搭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建立完整贯通的培养体系。 2012年,学校与南京大学合作启动了“南京大学?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探索“2+4六年贯通式”人才培养。“伟长计划”包含:向大学延伸的西交大少年班、“南大、苏中匡亚明实验班”,以及向初中延伸的“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 3D打印实验室 学校创建“书院制”课程结构,包括理工、人文、艺体三个领域。学生可选择不同的书院或同一书院的不同专题,自主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课程。苏州中学校长卫新表示,构建书院制校本课程体系,旨在探索校园研习融通形态,跨学科、跨学段打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史哲,同时融汇东西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重构立体化、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促进校本课程内涵发展。 同时构建书院制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师生学术团体形态,开展导师制、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实践研究,丰富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和发展可能。 大学境界 2. 省级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 2015年,苏州中学启动江苏省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师生共研、实践创新、学术交流提供平台,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大胆的质疑者、慎密的思考者、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以及充满想象的开拓者。 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 “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素养的核心课程。建立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卫校长表示,基于“挑战”,设置有深度的课程,如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选修课程群,《金牌教程》被评为第2届江苏省校本课程一等奖;基于“探究”,设置有层次、兴趣的科学实验课程。如量子课程、物理创新实验、航模与智慧机器、数字实验化学、化学实验与实验化学、传统发酵与现代生物技术、生物组培等。 数理拔尖学生在实验室DIY航模 走进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记者感觉犹如外墙上的几个大字“大学境界”。5个数理教室分别是数学、物理和信息学工作室以及未来教室,四周配置随手可取的学科类书籍,内容打通大中学段和横跨相近学科,为学习者提供无限延展。航空力学实验室、物理创新实验室、化学传感器实验室和生物组培实验室一应俱全,3D打印机、无人机、DIY航模等都是学生们的玩具,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实验实证等方式,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苏州中学与北京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合作,建设了240平米的量子馆,利用多媒体学习平台与实验平台科普量子理论,开设16个物理实验,包括5个近代物理实验和11个经典物理实验,是大学先修物理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不仅了解量子论的奥秘及其伟大作用,同时也能了解科学家们如何为解决实际科学问题而发展了量子论,并利用量子理论来发展新的科技,由此激发大家学习物理与科学的热情。 量子馆 副校长姜红介绍,学校充分发挥基地优势,积极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开展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互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有三个层次,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自主选修课。以南京大学?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为例,课程与南大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有机对接,采用“辅导员+双导师制”,注重兴趣、思想、创新的价值观取向,形成人文、科技、身心健康三大领域,国学、史学、科学、技术、体育、艺术六类生长型书院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创新素养。 量子科学研究实验 近两年来,学校成立了70多项理科课题研究小组,涉及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数理课程,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专业研究所,组建微型实验室开展各项研究。2015级卢欣旸同学主持的课题《荷叶的秘密——对防水材料》不仅对自修复防水材料进行理论学习,还在苏州大学实验室成功制作了材料成品,课题组撰写的论文已发表在《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上。 航空力学实验室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苏中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达300人次,其中全国银牌1人,铜牌1人,全国一等奖10人,省一等奖55人。刘君达在2016年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和省长奖,被授予“明天小小科学家”荣誉称号。祁子涵在美国学术十项全能(United
States Academic
Decathlon)总决赛获经济、科学第三名(铜牌),张雨薇获经济第三名(铜牌)。学校连续多年蝉联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摇篮奖”。 3. “千年府学渊源”:打造府学文化课程基地 尊经阁,也是苏州中学的校史馆,两侧悬挂文徵明的对联“一代高标声未剪,千年正气节犹存”,厚重之风扑面而来。 徜徉在校史馆,从范仲淹、胡瑗到沈德潜、钱大昕,从罗振玉、王国维到汪懋祖、钱穆……苏州中学千载文脉浮现眼前,灿若星河,让人由衷地对这所千年名校心生敬佩。 苏州中学校史馆——尊经阁 “苏州中学府学文化积淀深厚,府学遗存自然布落在校园各处,为文史类课程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校本化学习资源。”陶书记介绍,学校将在原有大量的校史类研究和府学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完善利用好现有的尊经阁、道山亭等,拟开发建设文史室和更贴近于学生开展文史类学术研究的府学文化课程群,为人文类拔尖创新人才对接著名高校的文科生培养计划。 从苏州中学走出的院士 同时建设实施府学文化课程群,丰富学生的校本化选修,校本选修与研究性学习、学术型社团活动、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文史类校本化研究的过程中立体化全方位更深入了解学校、热爱学校、热爱家乡。 姜红副校长表示,府学文化课程立足语文学科,利用图书馆、校史馆等,通过阅读、体验、感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积淀,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 校园景色 4. 卓越国际课程基地:培养创新人才走向世界 苏州中学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十多所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早稻田大学等)和知名中学(如英国伦敦德威学院、新加坡立化中学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学生发展的国际通道,每年均有10%左右的学生通过学校国际合作项目出国留学。 学生在美国学术十项全能总决赛中摘金夺银 2007年,学校引进英国剑桥国际高中课程,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从苏中走向世界,在哈佛、剑桥、牛津、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世界一流大学不乏苏中学子的身影。 2013年,苏州中学开设卓越班,引进由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开发、与Naviance(美国中学广泛使用的大学申请系统)合作的卓越课程(Naviance
Advantage
Program)。“该课程是对现行高中课程的补充,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中国高中课程和美国教育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卓越课程负责人宗海蓉介绍。 卓越班学生 卓越课程包括了中国高中课程。语文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英语课侧重英文原版名著阅读;数学使用全英文教材。同时将托福和SAT纳入课程,聘请优质的团队进行教学;社会实践课程和升学指导全方位为学生做好升学准备。 智德之门 2015年,苏州中学独晓晓被全世界上最难考的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0.9%的录取率比哈佛大学7%的录取率还低)录取,并获180万元奖学金。 截至目前,2017届卓越班的23名申请同学已全部收到包括塔夫茨大学、范德堡大学、纽约大学、维克森林大学等国外名校的45封录取通知书,其中有3人荣获2.5万美元/年的奖学金。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