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区域高质量发展对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学校秉承先校长张...
南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区域高质量发展对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学校秉承先校长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工程教育思想,以服务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对接智能制造等行业需求为根本,以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电气与自动化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发展方向,紧扣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等指标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坚持内涵式发展
夯实课堂教学渠道
为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学院3个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确保课程思政内容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并行的过程中,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在专业课程大纲中设定了清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与考核评价机制中融入思政要求。以专业核心课程“电机学”等为例,学院梳理课程群思政元素,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作为课程群思政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确立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社会”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并据此修订了教学大纲。通过综合通识教育课程、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推进教学改革
提升协同育人能力
产教融合,实践赋能,引领学生技能提升。针对电机制造及其控制相关产业需求,构建了以国家级别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机学”为代表的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课程群。该课程群涵盖6门核心课程及其实验实践环节,其中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3门专业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多个教学案例入选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该课程群聚焦数字赋能,结合自身特色和学生需求,整合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全面、系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院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同时,将思政教育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运用OBE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的教学方式,巧妙结合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塑造品格、在社会熔炉中锤炼本领,拓展了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此外,学院还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了思政要素深度融合的课程达成评价方法。
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等融入教学,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大纲,多门专业课程获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多个教学案例入选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特设校本专业文化系列课程,包括“‘莫文隋’在行动”、杰出校友和行业劳模进校园、院士报告会等多个教学环节,使专业文化熏陶4年不断线,从而激发专业情、强化使命感。开设“创造学”等创新创业素养课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专业、创新创业元素进课程”。采用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整合多门专业课程和多学科知识,与行业优质企业携手共建“信捷卓工班”,以为行业培养实干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专设课程,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或研究开发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有效运用工程技术原理设计高效的工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和创新能力培养。
以项目式教学等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参与企业的研发和攻关项目,2021届毕业生李凯凯研发了医用物品除尘杀菌的传递窗控制器及互锁门系统,2022年4月初通过验收并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使用。校友郭军亮连续3年获行业QC小组成果一等奖,他说:“在学校经常深入企业,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氛围,快速融入项目研发和攻关。”校友沈永春创办了科技企业,生产的风电基建装备打破了国际垄断。学院历届毕业生获得教育部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奖励300余人次。
未来,南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将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改革发展,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吴晓新 张齐 徐一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