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江苏教育现代化30周年”融媒体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南京专场召开。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吴秀亮作综合发布,介绍南京30年来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唱响南京教育“好声音”的经验...
12月1日,“江苏教育现代化30周年”融媒体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南京专场召开。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吴秀亮作综合发布,介绍南京30年来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唱响南京教育“好声音”的经验启示。一起来看——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是中国现代教育重要发源地、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基础教育和中职阶段共有学校1746所,在校生117.56万人;在宁普通高校51所,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同类型城市中位列全国第一。
1993年,原江苏省教委印发《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拉开了率先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南京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起步教育现代化事业。在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京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把优势做优、把强项做强,努力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上破题探路、示范先行。
更高首位度是南京教育现代化最坚定的追求。南京教育系统坚决扛起作为省会城市的使命与担当,争当全省教育现代化排头兵。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93%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99年,各项发展指数全省领先、全国前列。在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中连续6年在设区市中位列第一,省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连续三年全省前列。
更强发展力是南京教育现代化最澎湃的动能。南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各学段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和进步。30年坚持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被誉为“具有有益全国的样本意义”;职业教育因“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大、措施实以及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有力、发展环境优越”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对口支援、协作10个城市(方向),深入推动都市圈教育8+2城市交流合作;推动我市中小学校与国外30多个国家的300余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港澳台姊妹学校51对。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中,我市“教育开放度、教育贡献度”连续6年达100%,区域间分差由2015年度的10.08分缩至2020年度的4.9分。2009年,南京被评为“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
更高满意度是南京教育现代化最鲜明的底色。率先在全国、全省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实行“助学券”制度和励志奖学金,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15年政府扶困助学体系。持续增加学位供给,2012年来,全市幼儿园从578所增加到1025所,在园幼儿从15.6万人增加到25.9万人;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6所,新增学位约31万个;完成普通高中新改扩建项目28个,增加学位超过4万个。率先在全国探索小学“弹性离校”,切实解决“三点半难题”,2018年受到教育部长在“两会”点赞肯定。实施“中小学食堂提升工程”“中小学教室健康照明工程”“中小学课桌椅标准化提升工程”……紧紧围绕促公平、提质量两件大事,在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南京多次成为“中国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
目前,全市教育呈现出布局合理、结构协调、体系完善、优质均衡、富有活力的现代教育特征。下面,我简要从五个方面介绍南京30年来推进教育现代化情况。
坚持完善高质量保障体系,近30年教育经费总投入增长约31倍。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所有民办学校实现党建全覆盖,形成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格局。一批地方性教育法规率先落地,2014年《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出台,从法律层面确保我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并被全国发文推广;2019年《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正式施行,不断加快教育督导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市委市政府先后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意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等,不断完善南京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从1996年12.85亿元增加到2022年419.46亿元,增长约31倍。
坚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增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100%覆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全省第一,2015年在全省率先全市域通过“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验收评估。全市100%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标准,2014年在全省率先全市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率先在全省启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新建学校100%纳入集团化管理,全市义务教育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覆盖率70.36%。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全市达省定三星级以上公办普通高中比例达97.7%,3所普通高中成为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数量全省第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全国中职学校首创“专业学院”建设,已建成五类25个“专业学院”;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保持“十七连冠”。所有街(镇)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特需学生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南京盲校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育人体系。高等教育一流多元,集聚了全省34%以上高校及80%以上“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名副其实的江苏高校第一城;市属高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22年金陵科技学院申硕成功。南京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追求高质量育人成效,践行素质教育30多年不动摇。南京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齐开足思政课程,通过推进省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和市级中小学德育示范基地学校建设、实施省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举办南京“思政好声音”展示活动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践行素质教育30多年不动摇,先后推出像南师附中“课程超市”、金陵中学“研究性学习”、东庐中学“讲学稿”等一批影响全国的素质教育实践案例。全面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2021年、2022年均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U15),南京市第一中学男排和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女排双双夺冠。在首届全国学青会上,我市7所高中承担了8个项目的江苏省中学校园组代表队组队任务,勇夺17金13银12铜。“十一五”以来,启动实施“中小学才艺拓展计划”“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开办全国首家由教育、科技、关工委联合成立的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中心。遴选市级劳动教育实验区6个,成立南京市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近年来,南京学生参加国际奥赛、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类文化展演的获奖数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水平保持全省前列,普通高中毕业生多元升学在全省彰显明显优势,中职学校就业率为92.45%,多元育人成效明显。
坚持高质量创新引领,率先全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市先后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改革实验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南京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比全国提前3年、比全省提前2年,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前教育“三项工程”被评为“江苏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秀案例”;先后举办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论坛。充分发挥在宁高校的优势资源,全市12个区100%与驻区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对接机制,市政府与南大等高校合作共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被教育部称赞为“务实之举、跨越之举、引领之举”。2012年和2016年,南京分别在全省率先开展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育发展指数全国15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全省第一,全市中小学达省智慧校园标准率全省第一。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2008年起就开始探索建立“校务委员会”制度,并逐渐形成“一主两翼”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全市所有区均创成省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7个区创成国家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坚持推动高质量队伍建设,名特优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全省第一。南京教育系统多措并举,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教育现代化。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讲好“南京教育好故事”;优化教师引育方式,创新教师招聘机制,积极拓展公开招聘、校园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渠道,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完善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培养路径,实现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名师培养孵化辐射机制,持续打造南京名师群体“高地”。目前,全市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已从1993年的4.55万增加到2023年的9.5万。其中,全国教书育人楷模3人,国家教学名师6人,在职在岗正高级教师251人、省特级教师309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3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31人,名特优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居全省第一位。在已开评的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南京共有36个教改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1个,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
新征程上,南京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推动南京教育现代化继续走在前列。一是勇担使命,党建引领有高度。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评价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二是砥砺奋进,提质增效有速度。聚力扬优势、加力补短板,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跑出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三是守正创新,教育惠民有温度。动态做好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四是薪火相传,队伍建设有力度。践行“行知精神”,传承“斯霞品格”,弘扬“爱的教育”,铸造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力量。
来源:南京市教育局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