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启动增量载体启用,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无忧”生态体系。六方面举措出台,重点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特点和需求,注重系...
12月6日,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增量载体启用仪式暨建设推进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随着一揽子支持政策的出台,一个集展示、服务、孵化、交易、引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蓄势待飞。
当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实际需求同频共振,苏州工业园区正在独墅湖畔构建“原创成果→概念验证→中试试验→规模生产”转移转化全链条,全力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无忧”生态体系。
制度保障 集成政策畅通转移转化链条
教育部与江苏省携手成立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全力破题高校科技成果“不能转”“不好转”“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等难题。这意味着苏州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将承担新的使命担当。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位于独墅湖畔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四期。背靠园区这一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和“先行者”,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正把制度创新作为有效供给,通过探索健全符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安排,努力闯出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推进会上,园区支持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的六方面重点举措发布,包括建设成果转化平台矩阵,最高给予2000万元建设经费;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鼓励“揭榜挂帅”协同创新模式,最高支持2000万元;引进高端团队参照“金鸡湖科技领军人才工程”,获评项目最高支持5000万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合同登记的,最高每家每年支持100万元,同时优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在孵化场地、导入金融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有针对性地提供助力;此外,还将深化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有效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
六方面举措形成的政策“大礼包”,主要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特点和需求,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园区以各项改革举措“强化版”协调配套,政策制度的保障,积极探索有效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为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力提升整体效能。
源头纠偏 聚焦“最初一公里”选聘技术经理人验证概念
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与量产的商品之间普遍存在“断裂带”。高校的创新“种子”能不能“落地成金”?对此,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特意选聘一批技术经理人,并设立生物医药领域概念验证中心,从源头上验证创新“种子”的“产品力”。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技术经理人扮演了引导和协调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的重要角色。”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副主任王勰说。技术经理人熟悉技术市场的动态和需求,通过精准匹配技术供需双方、促成技术交易,提速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应用过程。此外,技术经理人还可以帮助高校科研团队整合资源,包括申请技术专利、链接研发设备、吸纳人才等,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
当“背包客”入驻孵化器成为熟知的孵化模式,“技术经理人+概念验证”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孵化方式。入驻孵化器的项目尽管处于早期,但与概念验证指向的处于孵化链条的更前端的“点子”相比,已相对成熟。对不谙市场运作的高校团队来说,概念验证相当于技术经理人提前带项目走一遍转化路径,实验室成果究竟能不能往前走、有没有商业价值、创始人能否适应创业节奏,这些全要试一遍。由此,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或将探索一条新的孵化路径:探索假设—科学验证—初创企业—成长企业。
上游链接着技术成果,下游链接着市场,概念验证聚焦创新“最初一公里”,在高校基础科研阶段就对其市场需求进行验证。在技术经理人的“摆渡”下,躺在“本子上”、睡在“电脑里”的科技成果将奔向应用场景。“目前,我们正从BioBAY的招商和产服团队、从事转移转化工作的高校人员、企业业务拓展(BD)专员中培训选聘新一批技术经理人,希望专业的服务能加快促成科技成果的转化。”王勰说。联合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将进一步探索建立面向高校转移转化项目的概念验证评估体系和孵化平台,让更多的技术“盆景”成长为确定性的企业。
要素集聚 系列配套支持实现确保五个“无忧”
组建技术经理人团队、创新推出“园研保”,保障科技成果“转无忧”;设立生物医药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园区生物综服中心(分中心)等,保障公司落地“创无忧”;建设公共技术和服务共享平台库,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项目推进“用无忧”;设立2亿元概念验证基金,10亿拨投结合成果转化基金,市区联动的转移转化政策,保障项目经费“财无忧”;对孵化企业核心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提供综合支持,保证人员安家“居无忧”……随着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亮相,资本、平台、生态等各类要素加速集聚,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聚焦转移转化的各个环节愈加“严丝合缝”。
“生物医药概念验证基金,定向投资高校早期生物医药科技成果,是帮助项目跨越‘死亡谷’的专项基金。园研保作为转化费用损失保险,通过‘前端鉴证+过程管理+出险鉴定’,通过保险保障高校及其合作企业在研发合作、技术转移转化中的风险损失,为高校早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保驾护航。这一基金一保险,为高校转移转化项目装上风险‘防护罩’。”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说,而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伙伴和市场化基金、银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生态机构的加盟,将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互动的转移转化生态体系。
多年来,一条产业发展伴随着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大平台和合共生的产教融合之路从独墅湖畔延伸开来,为园区聚变出了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三大核心产业集群。如今,随着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的强势推进,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资本市场活跃的独墅湖畔,将以丰沃的土壤承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把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区域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全力打造创造知识和市场价值、培养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
来源: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