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区教育局的“21天双陪伴”活动,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委员制度,关注学生在校异常行为,有效解决了心理高危学生的健康问题。其“1-3-4”工作机制,通过树立“长善教育”理念,注重恢复亲子功能,持续...
近日,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名单公布,江苏共10个案例入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江苏教育发布”开设专栏,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全方位展示各地各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与创新经验。今天,来看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21天双陪伴:家校共护心理高危学生健康行动”(入选“狠抓校园安全管理,守住学生生命安全底线”类别案例)——
21天双陪伴:
家校共护心理高危学生健康行动
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
1
“21天双陪伴”的“1-3-4”实践经验
“21天双陪伴”是在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应急机制,全区中小学班级建立学生心理委员制度,及时发现学生在校异常行为,取得学校陪伴师的专业支持。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逐渐形成了“21天双陪伴”的“1-3-4”工作机制,即树立一个理念、实施三步流程、采用四阶方法。
秦淮区教育局以“长善教育”为核心理念,相信青少年内心向善,通过陪伴发掘成长亮点,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秦淮区教育局实施三步流程:初期,通过线下首访建立信任,进行心理疏导,签订陪伴协议,创建共享文档,帮助家庭恢复序位;中期,注重恢复亲子功能,通过成长文案批注、专业指导和每周语音沟通,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确保陪伴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后期,注重持续赋能家长,提供临别赠言、家庭练习方案和定期回访,巩固陪伴效果,防止退转。采用“定、空、变、通”四阶心理稳定法:稳定情绪,清空谬见,改变视角,贯通成长。通过消除亲子沟通障碍,激发青少年内在成长力量,帮助他们苏醒、复原并发挥优势潜能。
“21天双陪伴”是一种主动关怀、温暖陪伴和全天候支持的模式,通过密集、正强化和专业的持续心理陪伴,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助力青少年回归正常生活轨道。为保障其高质量运行,秦淮区政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发布《秦淮区“美好心育”十件实事》,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员培训和素质拓展研修,推动专业人员配备全覆盖,提升其专业水平。同时,通过联合入户家访和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活动,举办58场讲座,惠及1500余家庭,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21天双陪伴”市级规划课题开题
2
秦淮实践的成效与启示
“21天双陪伴”项目经过5年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案例的实证研究表明,“21天双陪伴”能让家庭回归正常生活,让青少年转向积极生长。在陪伴师支持下,家长育儿焦虑降低,亲子关系改善,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全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水平显著提升,成果丰硕。近几年,此项目辐射影响力持续扩大,并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启示价值:一是长善救失,消除学生病耻感,鼓励正视心理问题;二是矩阵服务,化解家长无助感,提供多渠道支持;三是实战培养,提升教师胜任力,构建陪伴体验官、种子陪伴师、专业陪伴师、督导陪伴师四级成长路径和在线心育联盟。
南京市中小学第二期家庭教育陪伴师结业仪式
未来,“21天双陪伴”将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指导意见》精神,聚焦“教联体”,持续培养专业陪伴师,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心育能力;不断反思总结,强化心理教育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惠及家庭,促进积极社会心态的形成。
来源:基教处,南京市教育局
编辑:王筱
审核:崔婕 王素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