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 江苏自考报名-南京网络教育-教育培训--江苏教育黄页
  • 小宋通信商铺江苏移动手机套餐优惠多多
  •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PHP教程 自考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统统免费下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二〇二四年学校思政教育热点扫描

:2025年01月14日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二〇二四年学校思政教育热点扫描

①海南中学“钱学森班”学生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亲历者苟秉宸进行航天知识互动。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二〇二四年学校思政教育热点扫描

②在北京市首堂“场景沉浸式”思政大课上,在京艺术院校师生共同还原历史。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二〇二四年学校思政教育热点扫描

③山东省东阿县南湖行知学校组织黄河大堤远足拉练。资料图片

热点1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强国

应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支撑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形成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为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着力强化师生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持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师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和红色资源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常态化组织师生共同走进社会“大课堂”,在感悟新时代伟大成就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了解国家战略需求,锚定人生发展方向。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强高校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校学科、专家、科研等资源更大范围向中小学开放。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集体备课制度等,以项目式学习为牵引,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教研。开放高校科研、场馆等资源,开展中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等实践育人活动。

推动育人链条紧密衔接。推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链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挖掘其他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更好构建从知识到实践、从情感到情怀的育人机制和有效场景,以思政工作的精准性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三全育人”。深化校外资源力量的开发利用,拓展领导干部、英模人物进校园覆盖面,深入挖掘各类历史展览馆、革命纪念馆、特色博物馆、新时代城市规划馆蕴含的育人富矿,深化部省校联动、校企社协同,分领域建设育人共同体,如教育部指导有关地区、高校建设了“红色文化”“钢筋铁骨”等育人共同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打造网络育人特色品牌体系,推动优质文化充盈网络育人空间。

热点2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

建设推进会召开

2024年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铸魂育人。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价值导向,其关键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思政课建设,一要注重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二要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及时修订统编教材,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

三要加强党建引领。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地各校要把提高思政课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抓思政课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

热点3

不断拓展育人空间和阵地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构建多样态育人新格局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不断拓展育人空间和阵地,统筹推进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提升育人实效上下功夫。

扎实开展主题宣传教育。2024年7月至12月,教育部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开展全国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邀请百名伟大精神亲历者、见证者、传承者组建示范宣讲团,深入各地开展省级示范宣讲33场,带动校级宣讲6000余场,覆盖师生190万余人次,引导青年师生深刻感悟伟大精神的信仰力量、思想力量、组织力量、人格力量,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坚定爱国奋斗挺膺担当,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课内外一体设计、有组织的教师指导、示范性的协同共建,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读懂中国、认识世界。2024年,教育部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等主题实践活动,千万余名大学生与教师一同深入社会大课堂,亲身感悟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内在逻辑,深刻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教育部大力加强校史馆、纪念馆、博物馆和革命文物遗迹育人功能开发,建设了一批红色文化弘扬基地,启动了一批数字文物开发项目,持续深化校外优质资源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网络已成为学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常量”,也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效能的一大“变量”。如何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迫切而紧要的命题,必须精准把握青年学生关注、认可、认同的网络工作方法,通过推进理念、方法、手段、机制创新,持续在充分整合资源、丰富思政内容、提升教育效能上下功夫。2024年,教育部开展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带动全国高校创作各类作品5万余件,用优质网络文化作品活跃校园网络空间,高校网络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建设一批高校思政类头部公众号,进一步加强优质网络资源供给,汇聚网络文明正能量。

充分发挥文化浸润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日用而不觉的育人功能。2024年,教育部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先进人物进校园,深化开学毕业典礼育人实效,开展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培育展演,择优推广1200余项原创文化作品进校园、社区、乡村、军营、企业等演出2100余场,全网总关注量突破10亿人次。

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教育部自2019年起,启动建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经过5年发展,各地各高校加大“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资源投入,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提前实现2720所应建高校全覆盖。“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全方位对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打造了新时代高校版的“枫桥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治理和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新模式。

热点4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召开

2024年11月29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发挥高校马院在“马工程”中的作用

我国自2004年起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对教育系统而言,要守正创新建设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阵地,充分发挥高校马院在研究阐释、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

扎根中国大地,开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校马院要扎根中国大地实际,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为基础,坚持“两个结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推进强国建设研究等社会重大问题研究。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体系化、学理化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厚植学术根基,加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高校马院不仅担负着理论研究阐释的重要使命,也担负着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使命。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把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提升为中国理论、世界共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

赓续中华文脉,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对人才工作作出指示批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校马院要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拓宽教师队伍,制定科学精准的人才培养规划,发掘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热点5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改革创新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2024年3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也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体系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要坚持系统思维,在如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抓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积极推进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完善地方政策。例如辽宁省出台《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若干举措》,北京市制定《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由此加强统筹推进。

二是抓关键要素,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一体化建设。遵循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兼顾发展性与阶段性特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例如,在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方面要注意,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

三是抓教师队伍,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与工作机制。同时要发挥高校马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头雁效应”,建立并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

热点6

全面加强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2012年至2024年,全国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从3.7万人增至11.7万人,高校辅导员从14.2万人增至27.9万人。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量质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必须不断完善育人主体、凝聚育人力量,全面提升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

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扩充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依托全国重点马院所在高校重点开展理论研修,依托高水平师范类院校重点开展教学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与综合素质。

夯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之外的“第四支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提升队伍建设水平。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2024年,《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印发,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成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高校要在辅导员配备选聘增效、培养培训赋能、发展晋升畅通和激励保障提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热点7

以高质量高校党建

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于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增强高校党建工作力度与效度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新时代高校党建要做细、做小、做实,增强工作的力度与效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建工作“力度”。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高校要以《条例》为遵循,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思想建设、优化组织建设、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要以《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为支撑,推进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提升工作精准性和实效性。

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增强党建工作“效度”。抓好高校党建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提高办学育人水平上。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一流学科、一流学校建设同部署、共落实、齐发展,在学校管理、学科教育、教师发展、文化建设、实践创新等方面融入思政要素,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要以评价促改革、以评价促发展,不断完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事业发展评价体系,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双融双促。要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等为抓手,引领广大师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作者杨阳系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学校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小红系该所副所长、研究员;本文系中国教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YD2024014]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4日 第09版

[我要纠错]
文:宋聪乔&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海南 中学 钱学森班 学生 中国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二〇二四年学校思政教育热点扫描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