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纵向衔接”“校家社横向联动”。
1月22日记者获悉,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聚焦完善科学类课程体系建设,改进和创新教学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类实践场所和资源,推动“大中小纵向衔接”“校家社横向联动”等重点工作,并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学类课程教师等不同主体,分别明确了工作内容。
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指南》提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统筹教师配备、资源整合、评价改革、智慧赋能等方面工作,通过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配强科学副校长、做好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培训、探索建设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对接转化、实施科学素养动态调查、将实验等探究实践纳入评价体系、创新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等具体措施。
具体要求上,根据教学需要配齐配足小学科学教师,确保科学教师具有科学类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背景的硕士学位科学教师;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企业等力量,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鼓励并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学家、理工科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
同时,要求推动高水平师范大学开设科学教育专业,优化师范类院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推动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建设,支持中心在课后、节假日向中小学生开放,引导学生进项目、进实验室参与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全面统筹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自然场域、科技企业等,为学生构建多类型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此外,《指南》提出,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和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纳入理化生等实验操作。
打造“公益+市场”课后服务供给体系
对于学校,《指南》强调要聚焦加强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深化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改进科学教育评价方式、强化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用好科学教育优质资源等。
《指南》要求,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强化科学教育,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打造“公益+市场”课后服务供给体系,创新社会资源购买和管理机制,将经实践检验和有关部门认可评定的,由科技场馆、青少年宫和校外机构等开发的精品资源纳入课后服务,完善校外资源供给方“白名单”制度。
此外,学校要改进科学试题的内容设计,丰富试题类型,优化试题结构,融入真实情境,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试题比例,重点评价学生利用知识、方法,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科学类图书比例,遴选适应不同年龄、覆盖不同学科、反映时代特征的科普图书。
对于科学类课程教师,《指南》要求,主要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