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中学,有这样一位教育界的楷模,他跨越千山万水,从繁华的山东济南远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用汗水与智慧,在临夏教育史上镌刻下了一串串感人至深的足迹。他,就是董洪海...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中学,有这样一位教育界的楷模,他跨越千山万水,从繁华的山东济南远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用汗水与智慧,在临夏教育史上镌刻下了一串串感人至深的足迹。他,就是董洪海,一个在临夏教育田野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新”战士,却也是教育战线上的资深“老将”。
跨越千里的教育征途
自1995年踏入教育殿堂以来,董洪海已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了28载春秋,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老兵”。然而,对于临夏这片土地而言,他却是一位满怀激情与梦想的“新兵”。
2022年的盛夏,对董洪海而言,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新起点。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的领军人物,他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踏上了前往甘肃临夏的征途。千山万水,挡不住他前行的脚步;异域他乡,更激发了他奉献的热情。抵达积石中学的那一刻起,他便成为了这所学校新的掌舵人,担任了积石中学校长,与来自山东济南、兰州、定西等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肩作战,共同为临夏教育的未来添砖加瓦。
第一个“36天”:疫情下的坚守与希望
时间回溯至2022年的金秋,董洪海与他的团队刚刚抵达积石山,便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他们深入校园,了解学生基础,精心制定帮扶计划,引领教师们探索新课标,开展新课程培训。
正当一切步入正轨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了整个县城。2022年9月11日,全县进入静默状态,学校的教学工作被迫按下暂停键。面对这一挑战,董洪海没有丝毫退缩。他迅速调整策略,带领团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11月15日至12月20日这36天里,高三师生在校内复课的关键时期,董洪海更是亲力亲为,不仅亲自参与师生入校的接待服务工作,还时刻关注着团队成员的生活状况。
当得知定西一中的邢芳老师因衣物单薄而受寒时,他心急如焚,立即协调资源,为老师送去温暖。这份关怀与温暖,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团队成员的心田,也坚定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
第二个“36天”:地震后的重生与希望
正当大家以为可以稍作喘息之时,2023年12月18日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6.2级地震再次考验着积石山县的每一个人。面对灾难,董洪海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与应变能力。他迅速与县教育局取得联系,紧密配合,确保校园内师生的安全无虞。灾后第四天,全县4900多名高中生便实现了线上复课;灾后第十天,经过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与协调,1400多名高三学生更是远赴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实现了异地复课。
这又是一个历时36天的艰难历程,但董洪海与他的团队却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段日子里,董洪海亲眼见证了临夏教育人的团结与力量。他看到了各级领导为了实现异地复课而奔波于临夏、积石山两地之间的身影;看到了州职校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而连续多日加班加点的辛勤付出;更看到了积石山县高三教师带着年幼的孩子进驻州职校的无私奉献。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董洪海深感震撼与感动。他深知,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与无数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教育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团队。
教育家精神在临夏绽放
在董洪海看来,这两个“36天”不仅是他个人在临夏教育服务期间的难忘经历,更是临夏教育人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用心做教育的生动写照。他深刻感受到,正是这些教育人的勤勉、正直与友善,汇聚成了推动临夏教育不断向前的强大动力。他激动地说:“这就是积石教育人,这就是临夏教育人,这就是甘肃教育人,这就是中国教育人!”他相信,正是这些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才使得临夏教育的明天更加充满希望与光明。
如今,董洪海已经在临夏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两年多时间。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他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对学生的关怀。他坚信,在全体临夏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临夏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他坚定地说:“我将继续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临夏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手中有力,就一定能够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由于工作出色,2024年9月10日教师节,董洪海被临夏州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在2024年临夏州教育系统弘扬“教育家精神”先进事迹宣讲会上分享了他和他带领的帮扶团队的先进事迹,也为济南教育人争得了荣耀。
董洪海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责任与担当、爱心与奉献的动人篇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让这份精神在临夏大地落地生根、向阳开花、香飘九州。他是济南教育和临夏教育的骄傲与自豪,更是“鲁甘”两地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
(通讯员 郑佐文)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