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佚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这群孩子用14种不同的音高用1个相同的音节——“啊”唱响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画》或许他们的音高不甚...
《画》
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这群孩子用14种不同的音高
用1个相同的音节——“啊”
唱响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画》
或许他们的音高不甚精准
配合算不上天衣无缝
但当第一声“啊”响起时
“天籁”二字
早已铭刻于歌声之中
“无声合唱团”
是由14名听障儿童组成的
这背后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
被一嗓子推到山里
李博,年少成名,一幅画卖到百万。
张咏,音乐人,live现场让很多人追捧。
原本两个人要在不同领域走下去,
拐点出现了。
李博、张咏在街头偶然听见一个着急的呐喊声
“啊——”
这个令他们无比惊艳的声音
却是一位失聪人士发出的
“他所有的感情,所有当时的那种状态
全都在这个‘啊’里,我们都可以听得懂。”
李博、张咏想将这么好的声音用到自己的音乐里
让更多人听到这些声音
于是他们踏上了前往“无声世界”的旅程
但在广西凌云县的特殊学校
他们却吃了孩子们的“闭门羹”
▲沉浸在自己世界的聋哑孩子
一扇简陋的校门,
把他们和外面的世界隔绝起来,
也同时告诉他们:你们和其他人不一样。
借助手语翻译,
李博和张咏用尽一切办法表达:
你们知道自己的声音多好听吗?
你们想发出声音吗?
摇头,还是摇头。两个星期里,
两个人像是朝空谷喊话,
没得到一声回音。
从校长室出来,两个人被挫败感笼罩,
都不说话,准备回房间收拾行李。
就在这时候,
一个扎小辫的小姑娘哒哒哒跑过来,
才四岁的小不点儿,
仰着头拉住李博,眼神专注,
张开嘴——“啊——”。
好听疯了!不仅仅是好听,
“她肯发声,说明我们之前所做的事
已经在孩子心中产生影响了。”
此时再走,等于告诉他们,
大人会说谎,希望不存在。
他们决定成立合唱团,
而那个自信又勇敢的小姑娘,
后来,成了无声合唱团中
最小的成员——杨微微。
从无声到合唱
有了第一个成员,
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
然而,把初具规模的合唱团聚在一起,
进行第一次训练时,两个人感到深深的无力。
此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起
训练聋哑人成为合唱团的先例,
全球3.9亿聋哑人,没有一个人会合唱。
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借鉴。
任何一次尝试,在世界范围内,
都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怎么感觉到声音的存在?
怎么发出某个声音?
怎么发出正确的音高?怎么合唱?
无数道难题摆在面前,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
把这些死结一一破开。
将脸贴在板材上,手指叩击,
感受到板材的微微晃动。
用手感受到伙伴发声时,
腹部的震动。
凡震动处,皆有声音。
这是他们感受声音的独特方式。
我们的舌头卷曲伸直,
抵住上颚或牙齿,
一个个不同的音就发出来了。
通过耳朵的反馈,我们不停调整,
渐渐地学会了说话。
但怎么让这些孩子
体会到音和音之间的不同?
两个人愁白了头,
任是通过手语翻译怎么比划,
孩子们还是一脸茫然。
突然,一个小孩嘴里含着的雪糕棍
给了他们灵感。
从此,李博就在村里的小卖部
打起了“游击”……
每天买点雪糕,再带点棍子,
借助雪糕棍和舌头的配合,
孩子们知道了啊、哦、哎……
土方法用尽后,张咏和李博开始告诉孩子们,
你是女高音、你是男低音……
为了发出标准的音高,
他们第一次动用了一个专业玩意儿——校音器。
手还很小的杨微微,拿着校音器,
一边张嘴发出声音,一边观察着指针。
当指针指向某个数字,他们就知道了,
这个音高是属于自己的。
而从用校音器知道,到记住这个音高,
中间要经过无数次练习。
为了让声音更稳定,
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要背部紧紧靠着墙面,
踮起脚,感受那个玄乎的、叫丹田的东西。
六年里,世界快速迭代。
唯一不变的,是李博和张咏每年像候鸟一样,
去广西的山里几个月,和孩子们闭关。
靠着以前那点“家底”,两个人在坚持。
闪光的12分钟
他们曾在北京音乐厅演出
1024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
12分钟结束,震撼和感动经久不息
视频来源:无声合唱团
所有观众用大拇指,
表示对他们的敬意。
生命中更多美好的一天
演出,给无声合唱团带来了
关注、鲜花和掌声。
但是一时之间,也有无数声音传过来,
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后,
他们还能习惯小山村的简单吗?
就像那句话说的,
“我能够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
广西百色凌云县
李博和张咏却想说,你们完全想多了。
去一趟北京,他们都要盘算半天
——怕住得太差,委屈了孩子,
又怕住得太奢华。
李博:
你想想他们来北京待24天啊。
21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习惯,
如果不安排好了,他们就回不去了,
这个就太害人了。
在他们看来,比音乐更重要的是做人。
五年里每一天的点滴相处,
他们都言传身教。
所以,经过这几年,
孩子们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个发光体。
他们已经不需要外面的光来照亮自己。
从北京回来,亲戚村民们
对这些曾经被看做“有缺憾”的孩子,
也刮目相看。
他们看跟拍的视频时发现,
曾经最自卑的孩子在合唱团呆过后,
慢慢慢慢,成为了最自信的那一个。
他们一起训练。
一起玩耍。
一起大笑。
很多人觉得这是李博和王咏
对孩子们的公益,他们却觉得,
自己被这些孩子改变了,美好的改变。
曾经做的事换来了金钱,
但也带给他们迷茫。
在孩子身上,他们重新体会到
艺术的纯粹,生活的乐趣。
如今有商演找过来,他们通通拒绝。
怎么能耽误孩子的学习?
曾经不被所有人看好时,他们说,
“谁怎么看我们都没关系,
只要心是正的,我们什么都不怕。”
如今聚光灯一下全照过来时,
他们却说,
“重要的不是台上的那几分钟,
而是他们回去之后,
能更好、更有尊严地活下去。”
之后,还有更多更多
美好的一天,等待着他们。
让善意催生出更多的善意,
让温暖催发出更多温暖。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