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南京大学两项成果入选!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南京大学两项成果入选!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团队以“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成果、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王涛教授团队以“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
根据波粒二象性,引力子被视为引力波所对应的自旋2的假想粒子,是连接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关键。理论推测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或涌现出类引力子,这种凝聚态准粒子是自旋2的低能模式激发(称为引力子模或引力子激发),但一直未观测到。
南京大学杜灵杰等自主设计、组装了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偏振光散射系统,基于砷化镓量子阱,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模。这种类引力子的实验发现从二维空间角度揭示度规扰动的量子是自旋2的低能激发,为在凝聚态物质中研究量子引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有助于理解引力子物理的量子规律。该成果证实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新的几何描述,有望推动半导体电子系统微观结构探测及拓扑量子计算发展。
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探索星系中恒星形成的触发和停止机制是星系宇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理论推测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生长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影响星系从“生”(恒星形成星系)到“死”(宁静星系)转变的重要机制,但长期缺乏观测支持。
南京大学王涛等发现星系中心黑洞的质量是调制星系中冷气体含量的最关键物理量:黑洞质量越高的星系其冷气体含量越低。该研究揭示了中心黑洞主要通过限制冷气体这一恒星形成的原料来调控星系演化,解释了宁静星系普遍含有一个较大质量的中心黑洞的原因,向着最终揭开星系生死之谜迈出了关键一步。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20届,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弘扬了科学精神,推动了基础研究的科学普及,促进了公众对基础研究的了解、关心和支持,已成为盘点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年度成果的重要品牌活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石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