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这里是他走向革命道路的起点。”近日,抗日英烈李竹如的女儿李田青携子孙三代人来到南京大学寻根溯源,到李竹如学习、革命的地方重温历史。李竹如是中国抗战史...
“父亲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这里是他走向革命道路的起点。”近日,抗日英烈李竹如的女儿李田青携子孙三代人来到南京大学寻根溯源,到李竹如学习、革命的地方重温历史。
李竹如是中国抗战史、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烈士,徐向前亲笔题词称赞“李竹如同志是我党宣传新闻战线上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今年是李竹如烈士120周年诞辰。当天,南京大学为李田青精心准备了两份特别的礼物,一份是李竹如就读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法学院政治系时的学籍表复印件,一份是记述着李竹如等47位英烈成长和革命史的《南大英烈》一书。
李竹如(原名李贻萼)中央大学学籍表(图源:南京大学档案馆)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李竹如回到山东省利津县宣传抗日救国真理,后考入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九·一八”事变后,李竹如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了中央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参与领导中央大学师生和南京各校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央大学求学期间,李竹如一面刻苦读书,一面积极宣传革命理念。“听我妈妈说,爸爸很有革命热情,口才也非常好,年轻的时候宣传革命道理,每次讲完了大家都鼓掌让他再讲,是非常有感染力的人。”李田青说,父亲是个文科生,扛起革命大旗十分英勇。在物资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他创办报纸,筹集印刷材料、土法制造油墨、纸张,发挥了报纸胜过“一发炮弹”的威力。
李竹如(原名李贻萼)中央大学学业成绩表(图源:南京大学档案馆)
李竹如牺牲于山东省沂水县对崮峪突围战斗,时年37岁。当时李田青才出生不久,后由养父带大。她深感遗憾自己对生父的印象甚少,只能从与母亲的交流中获知,自己是父亲接生的。“当时在反‘扫荡’中,母亲骑着马,腿别着了,孕7个多月早产了。在青驼寺一个大碾盘上父亲接生的。当时以为活不了了,母亲撕下衣服上的前襟裹住我,把我放在大碾盘的树底下。后面部队过来,听到孩子哭声,把我寄养到老乡家里。”
今年85岁的李田青告诉记者,如今自己生活得特别幸福,每天她还会坚持打乒乓球,和朋友们在一起非常快乐。
身处父亲曾经求学的校园,李田青动情地表示,“我们没有忘记革命先辈的嘱托。穿越百年,这里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国之栋梁。”看到校园里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李田青心潮澎湃,“这一代人已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他们一定会被我们这一代人干得更加出色!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习革命先烈精神,敢于实践,到基层去,增长见识、了解国情,不光为自己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校对 盛媛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